身为普通人的我们,身边似乎总是充盈着极为相似的劝诫与教诲———要努力读书,考上一个好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获得一段美满的姻缘。太多太多殷切而又美好的愿望源源不断地加注在我们身上。可是,真的事事皆能如愿吗?世上更多的其实是事与愿违。
很少有人提醒我们:并非每一个理想都能成功实现,并非所有的未来都会色彩斑斓、绚烂多姿,并非所有的花儿都能结出饱满甜美的果实。也许,在我们探索新世界的时候,时光之河也会奔流而下,许多珍贵的人和事都被裹挟其中,或许我们穷尽一生都无法再觅得一丝踪迹,万分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书中的主人公刘十三的生活像极了一个真正的普通人在现实的写照。自小生活在云边镇的他,与外婆王莺莺相依为命。外婆依靠开一家小卖部维持生活,刘十三不甘平庸,拒绝成为小卖部的“继承者”,将自己的一生拘泥于一方小小的村庄之中。
在童年时代,刘十三满怀着凌云壮志———考上清华北大,远离家乡,去大城市生活。这是他妈妈留给他的遗愿,也是他的少年志气与向往。
为了心中远大的理想,读书时的刘十三,有许多的计划,一一努力践行,都是为了追逐那个美好却遥远的理想,想看看那个大城市真正的模样,去给自己的梦想一个交代。但是后来,刘十三并未能如寻常的小说主人公那般苦尽甘来,走上人生巅峰。反而,刘十三没能考上一个好大学,也没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甚至一直喜欢的杜鹃也抛弃他投入了别人的怀抱。身处于大城市苦苦挣扎又不甘心的他,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浑浑噩噩地躺在昏暗的出租屋里,一无所有。
正当绝望无力的黑雾慢慢在心中弥漫,即将吞噬刘十三的时候,外婆王莺莺却开着拖拉车来了。七十岁的老太太,头发早已花白,开了一宿的车,翻山越岭,将外孙从大城市里“绑”了回去,“绑”回了那个白云悠悠,鸟语花香,蝉鸣声声,饭香阵阵的少时童话之中。
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之下,刘十三不再颓废不振,开启了自己的保险生涯。开始的时候,他一门心思只想签很多很多的保单,一味地想证明自己。但当身边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渐渐远离的时候,即便刘十三的生活逐渐好转,似乎也不是如以往那般的愉悦和肆意。我相信,刘十三也可能慢慢意识到,比起赚大钱,生命中还有太多太多值得热爱、值得追寻、值得珍惜的事物了。
刘十三是现实之中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缩影。少时踌躇满志,长大了却是一身风霜。刘十三年少时意气风发,“他要看看,那个大城市是不是真的美得不像话,比那院子里的桃树还美,美到去了就再也不想回来。”可是,大城市里究竟有什么呢?他并不清楚,那里太过神秘,太过遥远,太过于梦幻。但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对于我们这些尚且懵懂的少年人而言,大城市的身上缀满了瑰丽的色彩和浪漫的想象。哪个少年没有跨越山海的意气与梦想?远方,系着一个个斑斓的梦,牵着一颗颗年轻的心。
当刘十三对王莺莺说:“我一定能考上,到时候带你出去看看。”
外婆却说:“我年轻的时候,早就晃过了,年纪大了,还是留在老家吧。”
许是千帆过尽,方能悟得其中真谛。月是故乡明,情是故乡浓,也许要等到“识尽愁滋味”之时,“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人们才能品味丝毫。
云边镇的生活安逸又满是世外桃源般的惬意。但是,有些别离,没有再见的可能。“望着这片山间的海洋,刘十三心想,我没有外婆了。是啊,以后再也没有人举着扫帚,满镇子追着他。没有人一把掀开被子,拖他去吃早饭。没有人叼着烟,拍他的后脑勺。没有人擦着汗,在云边一家小卖部搬着箱子,等自己的外孙回家。”
很多年之后,刘十三都不会忘记这个新年的雪夜。他将灯笼系在腰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雪向山顶攀爬,他要为逝去的外婆王莺莺点亮回家的路。
这一夜,举国阖家团圆,欢声笑语洒满街道,但他刘十三却没有家了。王莺莺可以对抗村里的流言蜚语,对抗世间苦难的磋磨却对抗不了时光与生死。她无法置落魄的刘十三于不顾。她又怎能忍心潇洒离去?她到底该做什么才能永永远远地伴着她心爱的外孙呢?她心痛,她无力,她无助,只能狠心将刘十三从城市的泥沼之中奋力拖出来,再拼尽最后一丝精力为刘十三安排好镇里的事业与生活。然而,她的离去,让刘十三似乎在一夜之间长大了。但是那个信誓旦旦说要永远陪着他的外婆王莺莺,却再也找不到了。
有朵盛开的云,缓缓滑过山顶,随风飘向天边,我们慢慢明白,有些告别,就是最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