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济大情

时间:2024-08-28     来源: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作者:林欧阳    查看:1872   

仍记得高考志愿填报之时,或许是迷醉于青龙山麓、甲子湖畔的济大美景,抑或是被“弘毅、博学、求真、至善”的校训吸引,我最终选择了济南大学,如愿成为了一名济大人。

我初次踏入济大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如火炬般矗立在东南门的升华立柱,它是生机与活力的象征。它不断攀升、不断升华的姿态,仿佛在阐释生命的深远涵义。四年的学习和生活让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如此幸运,能够选择这里。我是如此荣幸,能遇到那些视学生如己出、桃李满天下的老师,他们邀请我们与他们一同探索知识的无限宝藏。我是如此有幸,与一群怀揣理想、勇于担当的年轻学子们一起步入青春的殿堂,在济大这个多彩的舞台上,我们共同灿烂绽放。在这四年的时光中,我们经历了济大精神的熏陶,已经成长为党和国家所期望的栋梁之才!

当我走进教学楼,四个铿锵有力的词立即投入我的视野:“弘毅”“博学”“求真”“至善”。这些不仅是文字,它们还承载着深厚的意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体现了弘毅的精神;“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指引了博学的途径;“求真、求是、求正”,揭示了求真的追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则昭示了至善的境界。这四颗精神的明珠贯穿了我的大学时光,也将终生影响我。它们如同精准的标尺,衡量我的行为举止,亦如严格的戒尺,引导我的行为准则。在求学之路上,我力求勤勉不懈、保持谦逊好问的态度,同时在我人生的品格中铭刻下“态度谦逊,人格独立”的印记,宛如一座丰碑深植于每位济大学子的心中。初入大学时,对于校训的理解还只停留在文字层面,当时也未曾想到,日后我会把它当作无价之宝紧紧握在手中。如今回望,确实认识到这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滋养。

如今,作为意气风发的青年,我们勇于向世界挑战,岂能让光阴遗失了我们的梦想?在济南大学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我们的梦想得以扬帆起航。我们更应赋予时间以生命的意义,用努力编织出一条平坦之路,以实际行动铺设出绚丽的前程,用洒脱的姿态绘出一幅宏伟的梦想画卷。即使四年的时间很短,那又何妨?我们也衷心希望,一步接一步,虔诚地走完这段宝贵的大学之旅。

济南大学的每一处景致都历历在目,宛如跃入眼帘之中。记忆中,我在图书馆沉浸于知识的海洋,在滋兰苑闲庭信步,在操场上洒下汗水,在教室里吸收学问。这些场景仿佛才刚刚发生。无论是十教、十一教还是图书馆,每一个可以阅读的角落,都有渴望学习的学子们埋头书卷,憧憬未来。我们通过一笔一画、一问一答、一页一卷,勾勒出对未来无限的向往和梦想。

每一个学子与济大的相逢,都始于九月的初秋,都终于六月的盛夏。我们肩负着十八岁的青春之风,那风承载着时间的壮丽和未来的重任。作为济大的学子,我们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我们是自由自在、不受定义的一代。有的同学似飞鸿划破长空,有的如神龙升腾云霄,然而无不志向高远、意气风发,披星戴月,以星辰大海为征途,乘风破浪前行。尽管人生各有不同,但在这毕业的时刻,正如校歌所传达的精神,作为济大的一员,我将继承“弘毅博学,求真至善”之训,并坚守“勤奋严谨,团结创新”之教诲。

我祝愿母校的教师们桃李满天下,希望母校能培养出更多杰出的人才,开启济南大学高质量的发展新章节。我的母校始终坚守教育初心,经历了七十五年的光辉历程,心中的那盏灯火永不熄灭,承前启后。这里汇聚了无数才华横溢的学子,火炬相传,无需言语,他们的足迹自然铸就了一条道路。

也许你会说,这个夏天很热,但我会告诉你,这从来都不会妨碍我们雀跃的心是热的、我们坚定的梦想更会是热的。我相信:我们都会像济大的夏天一样热烈而坚定。

版权所有 ©2011-2025 济南大学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