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蜿蜒,孕育万穗小麦,推磨千转,面粉制成面食。面条作为面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做法多样、种类丰富,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面条特色。如今,济大校园里的第八食堂,三楼之内汇聚了各种各样的面食,等待我一一品尝。
一楼我最爱吃的是卤肉面。如果你打包带回宿舍,那么卤肉面诱人的香味就会让全宿舍的人垂涎欲滴,是的,在我看来,卤肉面是八食堂最香的面。卤肉面的面质较硬,你不必担心放置时间久了会不好吃。面馆阿姨会毫不吝啬的给你放上足量的鸡丝,一夹再一夹,看着它们全都浸入卤肉面汤之中,心里便会产生躺在软软的床铺之上一般的舒适感。翠绿的生菜会给这颜色略显沉闷的汤面增添一抹亮丽,油条更是浸满了美味的汤汁,等待你的品尝。毕竟是汤面,一开始吃的时候少不了要吹走热气这一步骤,当我夹起面来吹气时,喜欢用勺子在冷却的面上浇灌一些汤汁,让面不失它应有的味道。若要弄个小组合,面和鸡丝、油条或者是生菜一起咽下,或软或脆,多重的体验让我沉浸其中,诱人的香味使我流连其中。这样美味的面,总引诱我再吃一口,再吃一口,回过神来却发现,面已不在,汤已见底。
二楼的面馆我经常光顾的是朱家小馆和鸡架拌面。朱家小馆里面我最推荐羊杂面。朱家小馆的面很劲道,不管是凉下来的拌面,还是一直有水分相伴的汤面,都不会影响它的丝滑口感。无论是哪里的朱家小馆,羊杂面一定是头等推荐。汤面自然要有汤,在放完羊杂后,阿姨会打开大大的保温桶,舀出一勺热气腾腾的汤,热汤将羊杂的气味扩大,引诱着我的味蕾。羊血滑嫩如果冻,羊肠会有一种独特的鲜腻,带给身心别样的体验。试想一下,若是在寒冷的冬日,北风瑟瑟,雪花漫天飞舞,冻得脸通红的我将一份热乎乎的羊杂面带回宿舍,坐在结满冰花的窗户旁,汤面的热气腾在空中,亲吻冰凉的窗户,而我则微微一笑,搓搓回暖的手,将羊杂面细心品味,这是多么享受的一件事呀!
朱家小馆的最右边便是鸡架拌面。作为酸甜口的重度依赖者,麻酱味的鸡架拌面酸酸甜甜,就像小姑娘的花裙子一样惹人喜爱。这里有许多可搭配的食材,荤菜如丸子、鸡丝和鸡肉块,素菜有黄瓜丝、藕片和土豆片等。值得注意的是,这家的土豆片又大又圆,不似土豆泥那般软糯,而是脆脆的、爽口的,与可爱的小藕片搭配在一起,香香脆脆,嚼起来十分有节奏感。面馆名为“鸡架拌面”,可见鸡架才是重头戏。不论是什么口味的面,美味的鸡架总能顺利融入进去。鸡架虽然主要是骨头,肉较少,但就是这样“多不多,少不少”的存在,让你魂牵梦萦。耐下心来仔细品味,你会发现它肉的细腻与调料的搭配都是恰到好处。看似份量不算很大,却可以让你吃得很饱。这时,若你抚摸圆鼓鼓的肚子,一种对美食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便油然而生。
距离十教、十一教最近的食堂便是第八食堂,但是要想一口气爬上三楼去吃饭,仍是需要不小的勇气与毅力。到底是什么美食值得我直奔三楼呢?安徽板面家的鸡肉面,一定是占了一席之地的。阿姨拿到准备好的面后,伸出手礼貌寻问我要的是哪种面,明确制作目标后,只见阿姨左手端着碗,右手拿勺加入颗颗饱满的鸡肉块、白白胖胖的花生、葱花香菜,以及独家配制的佐料。在这一过程中,阿姨的手一上一下,颇有节奏地舞动着,鸡肉块迫不及待地跃入碗中,花生一个劲跳起来直扑到面上。艺术家藏于民间,阿姨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与庖丁的“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有异曲同工之妙啊。欣赏完这场艺术表演后,我获得了颇有重量的一碗面,香味四溢,等待我的品尝。鸡肉面,重点当然在于“鸡肉”二字。吃完面后,我下意识地去搅动面汤,惊讶发现底下居然涌出了许多的鸡肉块。在我的印象里,鸡肉已经吃掉很多了,但没想到下面居然还藏着宝藏!鸡肉块又大又多,它们本身有些干,这时候便可以喝一口面汤,浓郁的面汤与鸡肉的鲜美融合在一起,完美得如同天生一对。鸡肉面是当之无愧的价廉且份量足的面,胃口小的人吃到一半就饱了,胃口大的人更是会心满意足地点头。鸡肉面在遥远的三楼,有种“高处不胜寒”的疏远感,但我相信,它那是在等待着有缘人,等待着一场美味的邂逅。
美食可以抚慰人的心灵,在不顺心的时候,奖励自己一顿美美的大餐,能够扫清身上的疲惫,犹如春风吹化冰雪,阳光拨开乌云,鼓励自己打起精神继续前行。学校里还有许多面馆,等待着我去探索,我也希望能够再一次发现宝藏,热情地与朋友们分享,记录一次又一次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