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6日-9日,第三届环境纳米技术及生物效应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会议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济南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共同承办。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维民,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春英,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南峰,济南市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任广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主任庄乾坤,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秦松,山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王钟伟,山东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处处长史志远,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二级调研员孔海生,大会主席、济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宗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刘思金,济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加栋,山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娜等专家和领导出席会议。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济南大学校长办公室、科技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水利与环境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省建筑材料制备与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负责人及师生代表6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江桂斌院士指出,本次大会旨在吸引众多专家参与纳米科技在环境化学与环境健康等研究领域的应用与效应研究,共同探讨纳米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纳米材料环境安全性及生物效应及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向,交流当前研究中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推动纳米环境领域及相关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任广锋在致辞中表示,济南市是黄河流域中心城市,获批实施一系列国家级战略,综合科研实力强劲,产业体系完备,营商环境优质,交通便捷通达,生态优美宜居,做强和应用环境纳米技术大有可为。
刘宗明在致辞时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会的各位院士、领导、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济南大学发展的新老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环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正与纳米、生物、能源、大气等科技领域交叉融合。近年来,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和有组织基础研究的重点支持方向,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为环境治理、生态保护、能源催化等领域提供了全新视角,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带来了全新机遇。
本次大会围绕“纳米科技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聚焦纳米技术的环境工程应用,纳米环境过程,纳米低碳胶凝材料,纳米调控、表征技术与方法,大气超细颗粒物环境过程与效应,纳米技术与环境能源催化,纳米技术与细胞诊疗,纳米生物效应,纳米毒理及安全性评价,核安全与放射医学等方向,安排了2个大会报告会场、10个分会场,共计285个报告。其中,大会报告9个、主旨报告66个、邀请报告133个、口头报告77个。
闭幕式环节,刘宗明为获得最佳墙报奖的老师和学生们进行了颁奖。(科技处 肖振 王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