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立项结果公布,文学院宋洪民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的“济南大学八思巴字研究团队”申报的《八思巴字标音在汉语北方话语音发展史上的地位研究与数据库建设》课题获批立项,资助额度为80万元,实现了我校在该类重大项目上零的突破,也是本年度山东省唯一获批的学术团队项目。
八思巴字是元世祖忽必烈特命国师八思巴创制的一种拼音文字,于至元六年(1269)颁诏推行全国。八思巴字用途是“译写”多民族的各种语言,各民族通用的文字。该文字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反映,是元代各民族交流的中介,是各种文化都能认同的官方文字(国字),是大一统国家的标志性的官方政策的集中体现。八思巴字是行用时间最短的王朝文字(不足百年),用八思巴字书写的文献保存下来的绝少,是绝学中的绝学。就世界范围来看,东方学研究界,专门研究八思巴字的学者最少,除了龙果夫等极为少见。该项目的申报属于“抢救性质”,因为后起研究者绝无仅有,该学科的发展不容乐观,亟待抢救。该项目拟做的这一工作具有开创性,并有填补空白的作用。
宋洪民教授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专门从事八思巴字理论和文献研究的代表性专家之一。宋洪民近20年一直从事八思巴字音韵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申请并完成了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一般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在《中国语文》等权威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在商务印书馆等处出版专著4部,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次和其他省市级奖励多次。宋洪民2023年入选山东省齐鲁文化英才、济南市首届“海右”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科带头人,宋洪民教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和内蒙古大学积极展开合作,其学术团队包括内蒙古师范大学哈斯巴根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储泰松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南昌大学张民权教授、武汉大学李广宽副教授、济南大学王素强博士。(社科处 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