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高校是落实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要阵地。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一二三”发展思路和“四五六”战略部署,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行动纲领。财务工作事关学校改革、稳定和发展全局。做好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做好收入管理,应收尽收;做好科研经费管理,提供优质财务服务,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一、以科学理念,指导预算管理工作。
党的二十大要求健全现代预算制度,这是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部署。学校预算管理落实党的二十大要求,执行现代预算制度。做到预算体现学校党委行政意志,服务学校党委行政的重大方针、重大决策、重大工作,全力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
(一)贯彻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在当前学校财力紧张的情况下,预算管理坚持“四保”原则,保基本人员经费、保基本运转、保学科教学科研、保重点项目;坚持可持续发展,既考虑当前,又谋划未来;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让广大师生感觉到学校发展带来的变化与温暖;坚持“过紧日子”思想,各项支出都以学校可承受财力为基础等。统筹安排预算资金,通过不断努力为学校发展提供可持续财力保障,解决广大师生关心的问题。
(二)完善预算制度,提升管理效能。
制度引领发展,计划财务处始终把制度建设摆到突出位置。预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先后印发《济南大学预算绩效管理办法》《济南大学学院财务管理办法》《济南大学项目库管理办法》《济南大学预算管理办法》等文件,做到学校预算工作有“法”可依。同时,在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上下真功、使狠劲、见实效,进一步形成靠制度约束的长效机制,为有效的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分析、吃透上级政策对学校部门预算工作的影响。例如,省教育厅出台的人员经费控制政策,深刻影响了学校部门预算、校内预算、年终决算、日常核算工作的开展。省政府办公厅每年发布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年省级预算编制工作的通知》及省财政厅、教育厅对下一年度预算工作的部署,指导着学校每年7月初至来年1月末的部门预算编制工作。通过与上级部门充分沟通,努力做到部门预算既能达到上级要求,又能满足学校实际发展需要。
分析、吃透学校党委行政重大政策决定,开展校内预算编制工作,贯彻党委行政决策部署。在部门预算的引领下,以学校年度工作重点为依据,统筹安排全年预算资金,保障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统筹发展与安全,强化风险防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学校预算编制强化底线思维,注重系统谋划,兼顾当前和长远;坚持“过紧日子”思想,勤俭一切办事业。学校预算管理不定期进行预算承受能力评估,既考虑学校基本运转,又考虑意外事件;既考虑重点工作,又考虑工作细节,防止过高承诺、过度保障,强化学校财力的可持续性,实现资金的可持续支出,防范资金风险,化解财务风险。
(四)推行“零基预算”,强化预算执行。
学校预算管理强化增量与存量资源的统筹,进一步推行“零基预算”,完善结余资金收回使用机制,切实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强化预算执行管理,严格执行学校预算追加与调整有关规定;突出预算刚性约束,严格按照预算确定的支出项目、范围、标准和时间执行,早谋划、早决策、早执行,从严控制预算调整事项,坚决防范“无预算支出”、“超预算支出”等问题的发生。
二、以合规、开放的理念,指导收入管理工作。
加强收入管理,建立健全收入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法合规地组织收入;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收入实现情况,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是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入作为预算分配的资金来源,其可持续增长,是增强学校财力,保证资金安全的重要措施。
(一)严格落实国家政策,完善教育收费管理。
严格执行省发改委关于各类教育收费的规定,教育收费公开透明,维护了学生利益。在教务处、学工处等部门的配合下,完成学生收费系统与教务管理系统的学费、选课学分数据交换,学费收缴率达到99%以上,拖欠学费情况大幅减少。切实按照规定的项目和标准落实各项收费政策,有效筹集收费收入,维护了学校利益。
(二)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收费服务水平。
计划财务处从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入手,先后搭建了学生收费管理系统、统一支付平台、电子票据开具系统等财务信息化系统。借助学校“一网通办”平台,与学院、学工处等部门配合将学生休学、调整宿舍等需退费事项实现线上办理,做到及时收费,快速退费,建立各种退费处理的畅通渠道。通过电话、邮箱、QQ、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类收费问题,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强学校财力。
在当前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对非财政拨款收入的考核力度进一步加大。多渠道筹资,不仅是学校增收的重要方式,也是上级部门考核的重要指标。强化树立广开财源的理念,正确处理学校与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科研优势、人才优势,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推进科教、产教融合,做大做强科研服务和成果转化、社会培训、咨政咨询等,努力拓宽收入渠道,增加收入来源。
《济南大学社会服务收入管理办法》《济南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制度不断引导校内各部门、各科研平台积极对接区域经济发展要求,迅速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以产出换投入,以绩效评优劣,促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三、以服务的理念,指导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国家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要支持者、参与者。学校作为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是科研人员正常且可持续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托,是落实国家科研“放管服”精神的直接责任单位。为充分发挥财务对科研人员的“服务、保障、管理”的工作职能,计划财务处单独设置科研经费管理科室,走在了省属高校前列。充分吃透上级科研文件精神,以科研人员满意为出发点和归宿,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放宽科研经费使用范围,简化横向科研经费报销程序,梳理、明确各类特殊业务的办理程序;依托学校“一网通办”平台,实现各类科研业务审批、备案的线上处理;积极推动科研系统与财务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共用,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业财融合。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一起,为科研老师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履行科研依托单位的管理职能。
四、展望未来
未来,预算管理依然要坚持高质量发展,部门预算引领校内预算,校内预算支撑部门预算。持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推动项目库建设,发挥预算在资源配置、财力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收入管理中教育收费继续严格执行国家政策;非财政收入继续配合各职能部门采取多种措施,拓宽收入来源,加大多渠道筹资力度。注重扩大学校资金实力,为预算调控提供充足资源保障,同时把握好预算支出时度效,增强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以智能财务建设为统领,以优化工作流程为目标,推进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提高服务质量,为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精准的财务服务。
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常怀敬畏之心,抬头看路,埋头做事、勤于思考、精于学习,不断推动财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确保学校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财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