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大学的末尾,愈发感到青春的流速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迅疾。回首过往四年,虽然酸甜苦辣尝遍、平坦崎岖走遍,也确实一路经历一路收获,但在即将毕业时还是觉得恍然若梦。“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在春暖花开的时节,让我执笔写下这四年的济大光影,为未来留作纪念。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在济大
十教、十一教和图书馆这三幢建筑可称作主校区东部的“三巨头”,它们毗邻而居,各具特色:十一教依山傍湖、延绵不绝,十教廊腰缦回、层层嵌套,图书馆宽阔宏伟、独当一面。四季流转在窗明几净的楼宇之外,春花秋月的美好景致吸引游人纷纷驻足,但窗边背书和伏案学习的身影却不为所动。备考的时光总是显得灰暗,学子们默默点起一盏心灯照亮脚下的路,认清方向坚定前行。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有时步履匆匆与时间赛跑,有时漫步其间思绪万千,有时欢歌笑语呼朋引伴,有时沉默不语独自前行……斗转星移,我看过图书馆每日的朝暮,感受过教学楼分明的寒暑,在一场场学习的试炼中眼神逐渐坚毅,也收获了许多辛勤付出的回报。如今再回忆,好像一切都已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释怀与坦然,但我会一直记得那个始终坚持努力奔跑的自己,那个迎难而上义无反顾的自己。
人间烟火慰学子:食在济大
主校区有多个食堂,我主要在离宿舍较近的二食堂和八食堂就餐。二食堂一楼的老母鸡汤酱香饼可谓是我的“白月光”,我常在早餐时选择它,暖融融的汤水先入喉再下肚,原本被寒意裹挟的身躯在温暖的回味中渐渐苏醒,为接下来一天的忙碌做好了准备。大一时我很喜欢吃八食堂三楼的红油馄饨,圆鼓鼓的馄饨皮薄馅大,淋上风味独特的红油,格外刺激味蕾。吃到最后口鼻总不免“火冒三丈”,忍不住再来一杯加冰的果茶,真如天降甘霖,瞬间熄灭了“唇舌火山”。但食堂的档口位置总是飘忽不定,假期结束后的新学期,往往会发现“故人”已不在,只能转向其他美食。所幸食堂虽然经常辞旧,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迎新。说到此就不得不提一食堂了,重新装修后,既有包子客、霸王茶姬、塔斯汀的新秀入驻,也有奇和祥、干拌冒菜的迁址而来。穿行其间,不免眼花缭乱。但食堂之所以让人难忘,不仅是因为种类繁多的美食,还在于一起用餐的那个人。这顿饭去哪里、吃什么、堂食还是打包,都是值得讨论的好问题。我们协调彼此的口味,分享各自的最爱,留下无数的欢声笑语。
一年四季好光景:游在济大
偌大校园,在四季流转间绽放出独特的美丽。而我最爱的则是济大的春与冬。春天是济大最美的季节,随处都有生机盎然的景致。甲子湖两岸杨柳依依,滋兰苑上下群芳竞艳,牡丹园的国色天香也毫不逊色。春日适合出游,缓步在校园间,入目皆是欣欣向荣,走近花丛或置身树下,或清新或甜蜜的香气足以醉人。而冬雪降临时,校园换上了肃穆沉静的银装素裹,虽然此时的出行变得极为艰难,但每年一度的雪自有无与伦比的魅力。置身漫天飞雪间,远望白色天幕下的青龙山峦,近看仿若梨花绽放的千树万树,感受天地的阒然无声,自有沧桑悠远的旷然之感。这样的好景致,自然少不了合影留念。我喜欢回看相册里的那年今日,拍照键定格的瞬间,我的一颦一笑、身边相伴的朋友、美好食光与风景的交织,都会在日后成为幸福的证明。
还记得初中时我也曾努力酝酿出深情来朗诵《再别康桥》,但那时还不能真正体会“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的真情实感。而今我也终将与曾在此学习和生活过四年的济大作别,虫鸣喧嚣的盛夏,当我又一次踏出东南门后,却不知下次再见是何年何月。“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湖光山色变幻,岁月永不停歇,唯有年少之心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