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耀杏坛育桃李耕耘岁月献丹心

——访济南大学“最美教师”周伟家老师

时间:2025-04-23     来源:化学化工学院     作者:占诗语 梁宇    查看:13   

周伟家,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省泰山特聘专家。主要从事激光微区合成与催化位点调控研究,在催化电池、光热利用和生物传感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EnergyEnviron.Sci.、Adv.Mater、NatureCommun.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50余篇,被他引20000余次;科学通报、物理化学学报、SusMat、BMEMat青年编委和交叉学科材料(IM)学术编辑;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主持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面上基金、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泰山特聘和青年学者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2项。获得山东省青年科技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

教育初心:择一事,终一生

师者之路,起于传承。教育者是塑造人类心灵的建筑师,周伟家老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踏上了这条意义非凡的征途。当被问及是什么促使他选择成为一名教师时,周老师目光坚定地说:“是传承。我的导师有着高尚的品格、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他激励着我、引导我如何做一位优秀的导师。”周老师将“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自己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学生的一声“老师”和期待的目光就是他不断前进的动力;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和优异的成绩,都是他作为教师的成就感所在。“老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是老师对学生的责任,也是我对我导师的传承。”周老师如是说。教书育人,培育人才,这是教育者对学子的职责,也是教育者对恩师精神的沿袭。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这句话,在周伟家老师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他以自己高尚的灵魂,激发了无数学生的潜能,推动他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育人理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周伟家老师12年的教学生涯中,共培养了46名硕士研究生和12名博士研究生,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改变和深化。他认为,导师的职责在于引导与关怀,而非管理与塑造。“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段经历都是成长的一部分,导师应鼓励他们敢于面对失败、勇于突破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这样的教育理念,不仅影响了他所教授的学生,也让他的教学生涯充满了难忘的经历。

周伟家老师认为,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传道授业解惑。他坚信,教育应该是一个启发和引导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灌输。传道不是输出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提升自身的修养来影响学生,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

在周老师的教学生涯中,他始终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造就有用之才。周老师认为科研最重要的是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为之持之以恒地努力,夯实理论基础和提升实验技能。他认为,这是科研工作者最宝贵的品质,也是他一直以来所坚持和倡导的。在科研过程中,周老师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他经常与同行交流合作,共同攻克科研难题。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周老师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他在教学过程中会组织各种小组活动和项目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谈到如何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时,周老师提到了“榜样的力量”。他认为,教师自身的行为举止和道德品质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他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与时俱进:拥抱变革,砥砺前行

在当今教育技术不断革新的时代,在线教学平台等网络教学资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机遇在于为教学提供更多资源与途径,挑战则是冲击了传统教学模式。他指出,现在大学生和研究生获取知识的方式非常多,在线教学平台等网络教学资源的快速发展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周老师熟练掌握各种教学软件,关注产业发展和科研进展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线上自学与老师线下解疑的教学方式来提升教学质量。

面对这些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周老师也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虽然技术能够为教学带来便利,但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模式。因此,他在运用新技术的同时,也注重保持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他会定期组织线下的交流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缓解压力的方法,也为他们的成长指明了方向。

在变革中,周伟家老师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教学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科研的理论深度;科研能够提供最新的教学素材,也能够让教师自身保持对知识的敏锐度,同时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周伟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秉持的教学理念是坚守科研第一线,保持每周讨论,掌握研究生实验进展;参加学术会议,保持学术交流,熟知科研难点和热点。这样的教学理念,不仅让他始终保持在科研的最前沿,也让他的教学内容始终保持鲜活和生命力。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方面,周老师坚持“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原则。他深知,只有不断强化自己的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提升教学质量。这种教学相长的理念,让他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谈到学生压力逐渐变大的今天,周老师对学生如何面对现实有着自己的理解。周老师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星辰,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潜力。学生当突破自我认知局限,勇敢地挑战自我,在压力中寻找动力,在困境中绽放光芒,定会收获不一样的惊喜。

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周伟家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教师的责任与担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学生前行的道路,在教育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杰出人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未来,周老师将继续坚守在教育一线,不断探索创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无疑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教育事业,为培养祖国未来的栋梁而努力奋斗。

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周伟家老师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学子前行之路;似温暖春风,轻拂教育希望之田。周老师用爱与奉献,书写着教育的壮丽篇章,让我们在敬仰与感动中,期待着更多的教育传奇绽放在岁月的长河里。

版权所有 ©2011-2025 济南大学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