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铸魂强根基人才兴校启新程

时间:2025-09-17     来源:人力资源处     作者:朱思齐    查看:12   

近期,学校机关党委组织开展了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作为一名从事人才工作的基层干部,我以小组学习资料《中国共产党简史》为学习主线,结合学校“一融双高”建设要求、机关党委授课内容和人才工作实际,系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党的组织建设理论。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研讨,我深刻认识到人才工作不仅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更是传承党的百年奋斗经验、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重要抓手。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以史为鉴,筑牢人才工作的政治根基

《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党的建设”篇章深刻揭示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将人才视为事业成败的关键。从延安时期“抢知识分子”的战略布局,到新中国成立后“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再到新时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顶层设计,党的百年奋斗史证明,只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才能凝聚磅礴力量。

在人才引进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必须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通过学习《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摘编》,我更加明确要严把人才“入口关”,将思想政治考察融入人才引进全流程,重点引进具有家国情怀、学术造诣深厚且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层次人才。例如,在学校人才引进工作中,一直强调前置考察过程,联合人才引进相关学院,对拟引进人才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行、学术道德、业务能力、有无违法违纪进行全面考察,确保引进人才的政治可靠性和学术先进性“双达标”。

二、学思践悟,提升服务人才的专业能力

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自我革新、提升治理能力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党的自我革命》中指出:“全党同志要跟上时代步伐,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中国共产党简史》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篇章启示我们,创新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这为我们改进人才管理服务模式提供了根本遵循,结合学校“冲一流、进百强”战略目标,也促使我们在人才管理与服务机制中大胆改革探索。

在人才项目申报和日常管理中,我通过参与机关党委组织的“AI赋能机关行政工作”专题培训,积极尝试将DeepSeek大模型应用于人才数据分析,力争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人才需求预测模型,为结合学科和团队引才提供精准决策支持。同时,借鉴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法,准备推出人才服务“码上办”系列支持政策,简化办事流程,推动“数据多跑路、人才少跑腿”,争取不断提升人才满意度。

三、严于律己,涵养人才服务的清风正气

通过对党的纪律建设史的学习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清正廉洁是干部的立身之本。纪律监督为人才生态净化提供支撑,纪律制度为人才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 工 作中,力争严守人才评价“红线”,在人才引进、项目评审、考核聘用等工作关键环节上,认真对照上级文件要求,做好公示和征求意见等工作,杜绝弄虚作假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时刻牢记要以纪律意识为学校人才工作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通过本阶段的理论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人才工作者既要当好党的理论的“播火者”,又要做好学校事业的“实干者”。未来工作中,我将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指引,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创新工作方法,严守纪律底线,为学校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贡献个人力量!

版权所有 ©2011-2025 济南大学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