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育桃李 引路筑梦人

——访我校“十佳辅导员”获得者李婷老师

时间:2025-10-15     来源:     作者:学生记者 邱子桐 岳鑫浩 王婧潞    查看:142   

我校第八届“十佳辅导员”评选结果揭晓,土木建筑学院的李婷老师位列其中。秉持着“以真心换真情、以热爱赴使命”的工作理念,李婷老师始终怀着高度的教育热情,奔赴在育人之路上,成为学生的育人导师和知心朋友。

李婷,女,汉族,中共党员。现任土木建筑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研究生辅导员、2023级本科生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先后负责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涯指导、新媒体平台建设、就业、武装等工作。

以真心换真情,以热爱赴使命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李老师曾说:“好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我认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长时间的引导,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是拔苗助长的,而是静待花开”。李老师秉持“慢教育”理念,不是一味的追求短期成效,而是摒弃浮躁,摒弃急功近利,以耐心和爱心陪伴学生成长,让学生在“慢教育”的宽松环境下成长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清晰未来规划的优秀人才。好的教育恰似一场“慢的艺术”,需要耐心、细致与长远的考量。是学生们一个个考研上岸,找到工作后将这份喜悦与慰问传达给李老师;是即使毕业几年后,当人生的关键节点来临,遇到一些难题时,他们都会再次向李老师伸出求援之手,因为李老师是他们跨越时空最坚实的依靠。教育没有终点,李老师就是这场旅行中最坚定的引路人,这场教育之旅,也见证着师生之间那份超越血缘的深厚情感。

以赤诚之心,换真情相拥。怀满腔热爱,赴使命征途。李老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无怨无悔。她既是学生生活的引路人,又是学习道路上的助力者,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贴心人。在面对新生初来乍到带来的陌生感和紧张情绪的,给予他们家的温暖。走访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无论是学业上的困惑、人际关系的矛盾,还是心理上的压力,李老师总是耐心倾听、悉心开导,给予学生最贴心的支持和帮助。这份真心的付出,让学生们感受到李老师的关爱与温暖,让学生们更愿意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苦恼与喜悦。而这份真心的背后,正是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使命的执着追求。她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一颗独特的种子,有着无限的潜力和可能。用心去浇灌、去呵护,期待着这些种子能够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李老师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努力栽培他们成长成才。初来时默默无闻的学霸陈同学,在李老师的栽培下,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成为全面发展的多边形战士。

以综合素养为基,筑牢育人根基;以共情为翼,飞越心灵之山;以沟通为舟,驶向成长之海。李老师谈到“做好一名高校辅导员,我觉得最重要的能力其实是多维度的综合素养,但是如果必须聚焦的话,我觉得是共情和沟通能力,因为共情能力能够让辅导员去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的需求与困难。而沟通能力,则能帮助辅导员有效地传达指导和关爱。只有真正的理解学生才能够有效的引导他们的成长,而有效的沟通,则是将这份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在学生遭遇挫折时,给予学生鼓励,让他们重燃信心。通过沟通,将教育理念、人生智慧传递给学生,助力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奋勇前行。在高校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李老师默默耕耘,用青春和汗水浇灌学生成长之花,用真心和热爱书写育人华章。

以实践砺真知,以规划启未来

作为一名辅导员老师,除了关心同学们当下的学业与生活,李老师十分重视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与职业规划意识,强调实践与规划两手抓。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作为“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李老师希望能通过基层实践去锤炼同学们的综合素养,并谈到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国情体察能力、跨学科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李老师深谙实践之重要性,积极组织调研访谈活动,引导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培养学生的系统性社会观察视角,从而破除纸上谈兵的认知局限。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社会,李老师鼓励学生与新媒体、大数据等其它专业的同学互相交流学习,推动学生打破专业的限制和壁垒,形成协同创新的思维、解决综合实践问题。最后,李老师强调了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在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协作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这种小组讨论、完成团队任务等方式,鼓励学生之间沟通与协作,培养团队意识。”斯言灼灼,既是李老师数年来指导社会实践的真知灼见,亦照见了李老师对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殷殷期待与深切用心。

同时,作为学院生涯指导教师,李老师始终十分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生涯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实践和体验。”基于学校及学院丰富的教育资源,李老师精心打造了生涯教育精品项目,构建起生涯教育链条式育人格局:第一,精神引领,浸润心灵。李老师所在的学院形成了以鲁班文化为依托的生涯教育精品项目,开展阶梯式浸润式的生涯教育。第二,树立榜样,专业指导。李老师积极开展育兰生涯月系列活动,借助专业作品、朋辈榜样论坛、育兰课堂专业辅导等活动,搭建榜样的展示平台,用榜样力量为学生建立专业情怀打造新平台。第三,心育融合,自我认知。李老师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心理健康出发,先后开展“你好,N年后生涯分享会”,“植愈心灵、拥抱春天”手工绘画活动等心域活动,让学生感悟自己的内心,理清自己的人生目标与职业规划。功夫不负有心人,李老师的生涯教育项目不断开花结果,成果斐然,先后获济南大学生涯指导工作先进个人、职业规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所指导的学生在山东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山东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斩获佳绩。

“我觉得职业规划的本质是在不确定中创造确定性,同学们可以尽早地建立个人的职业数据库,记录自己的能力提升、以及各阶段的复盘心得等等。”当笔者邀请李婷老师向同学们分享职业规划经验时,李老师说道,“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最适配的成长路径。有一些我们可能看起来比较偶然的求职成功的事例,其实都是系统规划后的必然结果。所以期待大家在生涯探索中既做严谨的科学家,也当勇敢的探险家。”李老师语气温和、却坚定充满力量,如同一盏长夜里的指明灯,点亮了学生们的生涯之路。

以坚守克万难,以笃行促双赢

作为学生辅导员,李婷老师始终坚持“以真心换真情,以热爱赴使命”,在学校里,她不仅仅是为学生答疑解惑、指明前进方向的良师,更是关心学生日常生活、真心实意为学生谋划未来的益友。

在新时代,学生能力培养体系需要革新,辅导员的工作方式也需要随之改变。学生群体多样性的特点,更要求学生工作分层分类,不断地精细化。对此,需要主动打破学生工作中引导者与引导对象的身份藩篱,通过有温度且有效度的工作,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诉求。这对广大辅导员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来自时代的挑战,关于如何面对辅导员的工作中的挑战,以及如何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李婷老师坚持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导向,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在于将纷繁复杂的大小事务系统化、专业化,李婷老师相信,只要保持对学生有热情、对工作有毅力,就能在应对各种挑战的同时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在为学生做好服务的同时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疫情防控、极端天气等突发状况中,李婷老师始终坚守岗位,与广大学子们共克时艰。在疫情解封初期,恰逢23届学生考研冲刺阶段,许多同学就算是发着高烧、留宿查看时还仍在坚持复习。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李婷老师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难,尽自己所能为考研学子去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发烧的学生,李婷老师帮助他们联系退烧药的购买渠道,并安排学生干部在校内将药品逐一放到所需学生的宿舍门口。“就这样,我们挺过了最困难的时候,也刷新了学院考研率的新纪录。”李婷老师说,这对她来说是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一课,在这一课中,若没有李婷老师用心用情、精细精准做好考研护航工作,若没有师生齐心协力、不畏困难共同守望相助,怎会有最终考研率再破新高的丰硕成果。回望自担任辅导员以来所遇到的困难险阻,李婷老师始终不因事艰而无为,不因任重而逃避,以更多的换位思考与更多的将心比心,积极主动为学生着想,师生携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辅导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岗位,是一个给学生传递爱与正能量的岗位,更是一个要倾注真心实意的岗位。辅导员工作的每一个细小环节都需要付出爱心,考验耐心,践行初心。工作以来,李婷老师用自己的真心和爱心陪伴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潜能,引领学生一起创造美好的未来。笔者衷心祝愿李老师今后工作顺利,用自身的学识与热情为国家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版权所有 ©2011-2025 济南大学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