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面对提醒事项里繁多的ddl而感到焦虑难安?你是否面对考研、保研、评奖评优时惴惴不安?面对压力,有人迎难而上,有人干脆躺平,而有的人焦虑不安,原地踏步。虽然一定的焦虑能让我们拥有做事的动力,从而取得成功,但是过多的焦虑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当我们感到极度焦虑时,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与“蕉绿”saybye!
在心理学上,焦虑被定义为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通常与对未来潜在威胁或不确定性的担忧、紧张和恐惧有关。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情绪反应,它还涉及到认知、生理和行为多个层面。焦虑通常伴随着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如紧张、不安、恐惧和担忧。除了心理层面,焦虑也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包括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出汗、肌肉紧张、颤抖和睡眠障碍等。从健康心理学角度来讲,一些焦虑带来的生理反应我们可能很难觉知到,但是焦虑作为一种潜在的影响我们健康的因素,会对我们的心理以及生理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
进化心理学家认为,一定的焦虑体验是我们生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这些情绪反应帮助我们应对特定的环境挑战。但是过度的焦虑会对我们的心理以及身体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应学会用一定的技巧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从行为主义角度来说,我们可以采用腹式呼吸法。平常我们呼吸的时候用肺,呼吸是比较浅的,腹式呼吸是把气沉到丹田,想象腹部是一个气囊,吸气时气囊鼓起来,呼气时气囊收回去。吸气的时候不要用嘴,要用鼻子吸气,然后咽到丹田,停留2s,再从口腔呼出来,呼气的时候要闭上鼻子,呼气的过程一定要慢,在呼的过程中体验放松。腹式呼吸,一共有三个要点,一是用鼻子吸气,不要用嘴,二是用嘴呼气,三是吸气要吸到极致,让气体沉到丹田,速度要很慢。吸气是绷紧的过程,呼气是放松的过程。在呼吸的过程中尝试让自己放松下来然后冷静地应对所面临的事件。如果遇到让自己十分焦虑但又克服不了的现实事件,还可以求助心理咨询师,尝试一下系统脱敏疗法,在咨询师的帮助下让自己逐渐摆脱生活事件所带来的焦虑困扰。
从认知主义角度我们可以采用情绪ABC理论来摆脱焦虑情绪。这一理论认为,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不是由外部事件(Activating Event,A)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个体对这些事件的不合理信念(Be-lief,B)所导致的。因此,消除情绪困扰的关键在于改变这些不合理的信念,而不是去改变外部事件。当信念改变后,情绪和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C)也会随之改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考试焦虑。事件(A):学生面临考试。不合理信念(B):学生认为如果考试成绩不佳,父母会对其失望,自己就不优秀。情绪后果(C):学生感到紧张和焦虑,影响睡眠和考试表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要与不合理信念辩驳:成绩并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即使考试成绩不佳,但是我的其他方面很优秀,所以我并不是一个不优秀的学生。我考试成绩不佳,父母可能会不开心,但是他们平时对我恩宠有加,会做我喜欢吃的饭,给我买我喜欢的东西,带我出去玩……即使这次我没考好,但是我最近在其他方面表现良好(我得了书法比赛一等奖),而且我以后会努力迎头赶上,父母就不会对我失望。通过与自己辩驳从而说服自己,焦虑的情绪由此得到缓解。或者我们可以在咨询师的帮助下,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并在咨询师的指导下使用RET自助表从而逐渐克服不合理信念,逐渐摆脱焦虑。
生活中,总有一些消极情绪困扰着我们,当我们深陷情绪的泥潭,可以拨打学校心理咨询热线:89736059,走出消极情绪的阴霾,做情绪的主人。每一次深呼吸,都是我们与焦虑说再见的开始。让我们与“蕉绿”saybye,拥抱更加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