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故乡 足以当归

时间:2024-10-23     来源:文学院     作者:张秀丽    查看:78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金秋九月,九逢重阳,渐黄的叶子在树干上,被秋风一阵一阵掠过……像是家的港湾,抚过孩子的脸庞,在这广阔的天地里,仿佛找到了归宿一样,叶子发出窸窸窣窣的飒飒声。

从孩童到青年,体验了许多次重阳节,但这一次似乎是最独特的一次。这次的重阳节我不在故土—虽说故乡也在山东,但和那些同在此地就读的南方同学比起来,会显得有些无病呻吟。可是作为一个山东人,从小的熏陶使我有着极为厚重的故土情,“落叶归根”的思想,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里。

我的故乡在济南的南部。常在想,南部海拔高,在济南降温的时候,故乡是否更寒冷?当清凉如水的月色照着我行走,故乡的月色是否更加动人?当渐红的枫叶拍打我的肩,故乡是否已红色满地?

故乡的重阳节,登高望远为必需项目。山东的秋天有着五彩缤纷的绚丽,少了春花,却多了秋日烂漫,别有一番风味。山路光秃秃的,没有嫩绿的草,却有苍劲的松。故乡的秋天,在记忆里多为阴天或多云,多萧瑟凉爽。登到高处,风力变大,拍打人的脸,这时候才能深刻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故乡有很多山,地势很高。在一个清凉的秋,和家人朋友爬山聊天,见到久不见的朋友,听着家里的长辈嘘寒问暖,能感受到具象化的幸福,或许这就是中国人独有的情怀。

重阳节在秋天,秋天是愁绪萌发的季节,“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我们容易冥想、容易思索。或许是春天万物复苏的萌动、夏天浮躁的炎热以及冬天凛冽的风让人无法冷静,这下不浓不淡的秋,便顺理成章地抚平我们的心灵。九九重阳节,在老家没有插茱萸的习惯,但有些人家会选择用菊花酿酒。酒是粮食制成,与秋天丰收的喜悦相互依存。“满城尽带黄金甲”,金秋的菊花是最张扬最鲜丽的。“九月九,九重阳,菊花造酒满缸香。”菊花酒酿造一年,第二年便会启封,听说喝了这酒就能延年益寿。

重阳节的主角,是老年人。九九重阳节其实又称老年节,一个家族、一个家庭的聚集,也是为了给老人庆祝,享受天伦之乐。中国传统的老人,对于家庭的团聚、香火的延续极为看重,而一个家庭血浓于水的团聚,也象征着一种别样的幸福与温暖。儿孙们会在这一天赶回家中,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让老人感受到独属于他的幸福时刻。

除了在世的老人值得尊敬,过世的祖先亦要祭拜。像清明节那样,我们会去祭祖,向远方的祖先表示尊敬,为他祈福,以保佑自己、团聚家庭。一路奔波过去,也是锻炼了身体。重阳节是象征着健康长寿的节日,这不正好契合了主题吗?

远望故乡,足以当归。我看着天空,思念着亲人,是一个孤独自一人的秋天吗?不,是被很多人牵挂着的秋天,即使无法见面,那份暖意,却还是吹到了我心里。

一个节日不仅仅是节日,还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孝老爱亲,是家族血浓于水的族魂,是健康长寿、笑口常开的道家之法,是劳动丰收的喜悦。或许一个生命的价值,在节日中能够得以体现,被牵挂着、被惦念着,这就是活着的价值,也是活下去的力量。

在这个萧瑟的秋,我远望故乡,思索着故乡的日子,仿佛置身过去。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这个秋天这个重阳节,好像渐渐明晰了起来。不在故乡的日子,生活落在我自己的肩,对自己负责,也许是对故乡、故乡的亲友长辈们最好的报答。

版权所有 ©2011-2025 济南大学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