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源于实践

时间:2024-12-18     来源:文学院     作者:孙洁    查看:278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世间万物之理,非浅尝辄止可得,必深入实践,方晓其中奥秘。古人云:“观形不如察色,察色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识骨。”此皆言明,真知源于实践,而非空想。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他以双脚丈量大地,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每一座山脉,他都亲自攀登,探寻其走势、地质;每一条河流,他都沿岸考察,了解其源流、水情。在那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的时代,他不畏艰难险阻,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地理资料。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是对山川地貌的生动记录,更是实践出真知的伟大见证。若非亲身游历,怎会对各地景观有如此细致入微的描述?又怎会知晓那些隐藏在山水之间的地理秘密?他用一生诠释了实践对于真知的重要性。

实践还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动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发展,便是建立在深刻的实践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社会底层,考察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他们目睹了工人阶级遭受的苦难,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在工厂,在街巷,他们与工人交谈,收集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些实践活动为他们的理论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他们基于实践提出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无产阶级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展开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这是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光辉典范,深刻地揭示了实践真知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意义。

于我个人而言,参与社团组织活动的经历让我深刻领悟到实践的价值。初入社团时,我读过不少关于团队协作、活动策划的书籍,自信满满,以为凭借这些理论认知,就能轻松胜任工作。然而,真正着手组织社团活动时,我才发现实际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从活动的前期筹备,如场地申请、物资准备,到活动过程中的人员协调、突发情况处理,再到活动后的物资整理、总结反馈,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我遇到过场地临时变更、物资不足、成员之间意见分歧等问题。但正是这些实践中的困难,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协调资源、灵活应变。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逐渐掌握了组织活动的技巧。通过这些实践,我明白了实践是将理论转化为能力的关键环节,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我们身处一个复杂的世界,若想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就必须投身于实践,这个过程,是一个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浅到知之深的过程。就像学习游泳,仅仅在岸边学习理论动作,不下水尝试,永远无法学会。只有在水中亲身感受浮力、阻力,不断调整姿势,才能真正掌握游泳的技能。

实践真知之路,虽布满荆棘,但却是通往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不能做只在浅滩嬉戏的孩童,而要做敢于潜入深海的勇士;不能做只在山脚徘徊的路人,而要做勇于攀登绝顶的行者。在实践中,我们或许会摔倒、会受伤,但每一次挫折都是成长的契机,每一次失败都是成功的铺垫。让我们以实践为舟,以真知为岸,在人生的海洋中破浪前行,向着知行合一的光辉彼岸奋进,铸就非凡之功。

版权所有 ©2011-2025 济南大学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