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润桃李 匠心育栋梁

——访济南大学最美教师朱丽敏副教授

时间:2024-12-25     来源:政法学院     作者:张雨萌 杨斯涵 张佳静    查看:422   

朱丽敏,中共党员,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曾荣获济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获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山东省第五届

“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优秀奖、济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荣誉和奖励10余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级教研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副主编教材各1部。

耕耘三尺 奉献四序

“遍地慧兰思化雨,满园桃李谢春风。”朱丽敏老师曾荣获济南大学“最美教师”称号,朱老师从教三十余年,身心献杏坛三十余年,俯首育桃李三十余年。对于此荣誉称号的获得,她表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感与责任感。当评选结果出来后,心情特别激动,这是对她在教育上努力和付出的高度认可,同时也是压力和动力。未来要在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更加努力,以感谢和回报校领导、同事和同学们的期冀和厚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木秀于林,必有其坚,面对笔者提出的“您认为自己能够获此称号的最大优势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朱老师思索片刻后回答道:“我认为是责任心和信念。”据了解,朱老师到济南大学的第二个学期,就被委以重任,担任系副主任,随后又担任系主任。2021年末,刚休完产假的她就临危授命担任院长助理。现在作为副院长的她分管研究生教育、科研、人事等,还要协助院长做好学科发展等工作。“加班”对朱老师而言已是家常便饭,孩子也已经习惯了母亲的早出晚归。虽是殚精伏案年年劳,竭虑躬亲日日深,但朱丽敏老师坦言道:“看到自己的学生在成长进步,政法大家庭蒸蒸日上,舍小家顾大家虽有一种无奈,但更多是一种责任,这也正是不断支撑我前进的信念。”只要小树能成荫结硕果,此身霜飞两鬓又如何?不求名与利,粉笔无言写春秋;甘为学生梯,黑发积霜织日月。朱老师走出校园又踏进校园,一方书桌,三冬无悔,一角天下,四季不歇。

五车学富 一心教学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铁青沃新花。”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四季坚守,育万千桃李。如何育好这芸芸学子、万千桃李?朱老师说道,她十分重视课堂教学,这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她一直坚持着“不能浪费学生每一分钟”的思想观念,在教学中切实抓好每一个基本环节,深钻教材,认真备课,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合理并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简言之,就是认真备好每一次课,用心讲好每一堂课。

先贤道:“施教之功,先在激趣,巧在授法,重在练化,贵在养习。”朱老师说,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她一向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会结合所教授课程的年级、学生情况加以有针对性的设计,力争做到知识上广度与深度相结合、方式上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配合,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像对大一新生,更多的是通过一些鲜活的例子、生动的讲解、广泛的参与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同学们在循循善诱的讲解和思考中增进兴趣和理解,逐步进入专业的殿堂;针对大三的同学,则主要是通过理论的挖掘与现实的呈现,让同学们深刻理解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能够从理论上予以解释、从实践上加以延伸,在教学形式上也会更多的采用案例分析、小组作业、课堂展示等;针对研究生的同学,相对要求会更高一些,会通过前沿专题形式,从学术前沿性、规范性等方面给学生以讲授和指导。

精进不休 臻于至善

“三尺讲台授华识,半寸寿笔解疑章。”教师乃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在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是在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朱丽敏老师深感这一职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朱老师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首先应当具备的就是学识,这是为师之根本,正如我们校训的“博学”一词。“教师只有拥有丰富的学识积累,才能更好的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正所谓师者匠心,学高为师。尤其在这样一个知识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持续学习、不断钻研,做到弘毅在心、博学在行。”朱老师也是如是做的,她本人在繁忙教学之余也会积极阅读专业书籍,深耕科研教研、撰写论文,笔耕不辍,精益求精,热血奉献践初心,自我提升从不停。

躬耕于漫漫教研,这是梦想也是坚守。“学不可以已”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做一名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一直是朱丽敏老师矢志不渝的追求。为此,她也给自己的未来提出三点期望和要求:坚持守正创新地奋战在教学一线,为更多学子成就宝贵人生贡献力量;坚持兢兢业业地奋战在岗位一线,为济大高水平双一流之路添砖加瓦;坚持继往开来地奋战在时代一线,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尽绵薄之力!她希望自己可以一直保持“一心追求一腔情”的热情,贯彻“一身朝气一路行”的理念,在钻研中成长,在耕耘中收获,走好孜孜不倦为师路,做好勤勤恳恳教书人。

桃李万千 丹心一片

“怀爱生之心,树师者之行。”殷殷园丁意,拳拳育人心。朱丽敏老师情系学生,撒下春雨滋润万千桃李,播下春风拂过莘莘学子。她秉持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的理念,爱润学心,赓续育人,用爱心浇灌学生成长,用知识托举学子未来,提灯引路,育梦成光。通过采访可以看出,朱老师特别看重师德,她直言师德并不亚于学识甚至重于学识,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正所谓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师者德为人先,唯有立德方能树人。另外,朱老师还多次提到“责任心”这个词,她指出教师是一个良心活,做好这个良心活,责任心是关键。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前提,也是她所努力奉行和达到的价值标准。总之,热血铸师德,丹心育桃李。

半师半友半知己,半慕半尊伴一程。行有为之事,注重言传身教;做有为之师,坚守以爱育人。在课堂上,朱丽敏老师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既教书又育人中引领孩子们臻于至善。在课堂外,笔者也了解到,朱老师除了给同学们答疑解惑、引导指导,也给大家包过粽子、买过小礼物,很多同学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在校生,都和她保持着联络,会打招呼、话家常、吃小食品。朱老师同笔者分享说,她希望可以和同学们在愉悦的、轻松的相处中共同成长。挥汗于三尺讲台,灌溉心灵之花,扶植品格之树,养育学识之果。教龄悠长,硕果满载,她是良师也是益友。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用心做事,传道解惑;用情育人,润物无声。朱丽敏老师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内涵,践行了“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外延。数不尽您的教诲,颂不完您的奉献,抹不去您的恩情,“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肩挑着学生的未来,一肩挑着民族的未来,朱老师始终坚守教书育人和价值引领的初心与使命,一直秉持学术育人和社会服务的理想与信念,生动诠释了优秀教师和共产党员先锋的责任与担当,是一位真正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版权所有 ©2011-2025 济南大学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