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守初心 赓续精神担使命

——《中国共产党简史》读书心得

时间:2025-09-10     来源:档案馆(校史馆)     作者:郑冉冉    查看:34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为师,方能明方向。《中国共产党简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而档案则是这段历史的忠实记录者和守护者。研读简史,不仅深化了我对党的理论内涵、实践伟力与精神力量三个维度的理解,也增强了对“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本职工作的认识,更为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的创新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坚持党的领导,筑牢高校档案工作“压舱石”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各项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回顾党的历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浴血奋战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筚路蓝缕,从改革开放的开拓创新到新时代的强国征程,每一个阶段都彰显着党高瞻远瞩的决策力和强大的凝聚力。档案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承载着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

作为高校档案人,我们应以党的奋斗精神为引领,传承党在艰难困苦中砥砺前行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高校档案工作看似平凡琐碎,却记录着学校的发展历程,每一份档案都承载着学校的历史记忆和师生的奋斗足迹。我们要充分发挥档案的存史资政育人功能,将红色基因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师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党的精神洗礼,培养爱党爱国情怀。在面对复杂的档案管理任务和技术难题时,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凝聚档案工作者的力量,激励大家攻克难关,推动档案事业稳步前行。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校准高校档案服务“方向标”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在党的历史进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人民至上理念在革命、建设与改革进程中都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也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启示,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创新进取,以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式开展工作,更好地服务人民、推动发展。

高校档案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学校和师生校友。档案工作必须秉持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路线,紧密围绕服务师生需求展开,积极推进智慧档案建设,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全力为社会、师生和广大校友提供全天候、一站式服务。同时,关注学校发展需求,整理校史档案,挖掘学校文化底蕴,助力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坚持守正创新,激活高校档案发展“动力源”

党在百年历程中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既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党史深刻揭示了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顺应时代发展规律的历史逻辑与实践路径。从党的诞生顺应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潮流,到新中国成立借助世界大势站稳脚跟,再到改革开放把握经济全球化机遇,党始终在历史大势中引领时代前行。进入新时代,党深刻洞察国际形势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科学回答了新时代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

在高校档案工作中,“守正”是基础,我们坚守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时也要积极“创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书中深入透彻地分析了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历程与内涵,这激励我们在档案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主动探索创新路径,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有效提升档案服务效能。档案工作要符合时代的发展特点,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提升服务为主线,以队伍建设为保障,打造新时代档案事业新篇章。要主动加强与各单位、各学校档案馆之间的交流共建,积极打造“以党建促档建”的党建品牌,实现党建、业务“双促进、双提升”;要引进先进经验做法,借助数字化手段,推进馆际共享合作、异地脱机备份等特色工作,实现线上线下的协同互动。

存史资政育人,是档案馆的使命所系;记录历史、服务当下、启迪未来,是档案工作者的职责所在。研读《中国共产党简史》,让我深刻认识到高校档案工作者肩负的重任,以丹心存史,筑牢高校发展的历史根基;以智慧资政,点亮未来发展的方向明灯;以匠心育人,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火种。我们将以档案为舟,以使命为帆,以创新为桨,在学校发展的新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师生的档案答卷。

版权所有 ©2011-2025 济南大学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