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芳,济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无党派人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绿色金融。主要兼职包括济南大学冰岛研究中心、济南大学加勒比地区研究中心、济南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会统一战线专家智库成员,济南市政协特邀社情民意信息员,山东省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秘书长,济南市侨联特聘专家,济南大学侨界联合会副秘书长,济南大学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
赵芳副教授主持完成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厅级科研项目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其中CSSCI、EI等收录17篇,1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出版专著2部,主编双语版教材1部,作为副主编编著图书1部;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济南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山东省人社厅优秀社科成果奖等省市厅级科研奖励7项。主讲《跨国经营与管理》等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她撰写的多项建议类专报通过参政议政渠道呈报中央领导和国务院领导参阅,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其本人获得“济南市委统战部议政建言先进个人”“全市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先进个人”“济南市侨联建言献策先进个人”等多项表彰奖励。
笃教守心 教研相长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是《资治通鉴》中对“人师”的推崇,这也正是赵芳老师入职济南大学以来的坚守。赵芳老师自入职济南大学以来,在思想上严于律己、不忘初心,努力践行“四有”教师标准,主讲了《跨国经营与管理》(全英文)《对外投资学》等10余门课程。赵芳老师回忆道“刚入职时我就告诉自己,要做学生又敬又爱的老师,敬我的专业,爱我的用心”。从踏入校园的那天起,她就把热爱学生刻进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课堂上她是逻辑清晰的教授,课后成为学生的“贴心人”。作为12名本科生的学业导师,她会逐字批改学生的论文,帮学生梳理研究思路和未来学业规划,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全国大学生专业竞赛并取得国家级奖项,2024年被评为商学院“优秀学业导师”。她的学术专业度和教学风格收获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许多教育者无法平衡教学与管理的天平,但赵芳老师作为国贸1902班、经济2303班和经济2304班的班主任,她会记住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在他们迷茫时送上指引。在她带领下的班级屡屡出彩。2024年,经济2303班被评为济南大学先进班集体,她本人被评为商学院优秀班主任;2025年,经济2304班团支部被评为济南大学优秀团支部。赵老师真正做到了教研相长,授人以渔,同学们都说她把学生们视如己出。就连毕业生就业,她也时刻关注,帮助多名学生找到理想工作,获得学院“就业工作突出贡献奖”。她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不求回报地奉献给了她的学生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一《论语》中的智慧指引着赵芳老师为校院学科建设添砖加瓦。2018年5月,为了把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回学校,她特意赴杭州参加高校虚拟教学仿真实验室教学项目建设研讨会:在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的建设中,她从课程体系搭建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全程深度参与;作为骨干,她还活跃在院系组办的各类活动中———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担任英文主持人,在经贸系“经世杯”英文演讲比赛上担任评委,在学生辩论赛中担任点评嘉宾等,每一个角色都力求做到极致。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一治学箴言,是赵芳老师科研态度的真实写照。在环境经济与绿色金融的研究领域里,她沉下心扎实做学问。近10年期间,主持了4项省部级课题、5项横向课题、1项厅级课题,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中心研究项目等多个重要项目;发表12篇高水平论文;出版2部学术专著,作为副主编推出1部双语版区域国别学图书,字里行间都是对研究领域的深耕;科研成果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主持的课题获第十届山东省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篇论文获厅级优秀成果奖。
家国情怀 智献良策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无党派人士赵芳老师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建言献策、志愿服务、凝聚共识”成为她除教学和科研之外的重要使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发的家国情怀,是赵芳老师议政建言的精神底色。从2014年起,她就养成了“观察—思考—动笔”的习惯,把对社会发展的思考写成建议类专报。这些专报里,对中国碳交易市场和碳标签推广的细致分析和建议被全国政协采用并报送相关部委;对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调查研究及建议,被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办信息》采用;关于校友经济发展、数字政府建设的具体建议,两次得到省级领导批示,被山东省教育厅、济南市大数据局采纳落实……这些年,她向政协系统就累计提交了14篇社情民意信息,2篇被全国政协采用,9篇被省政协采用,先后获得省部级年度优秀建议奖、市厅级建言献策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济南市政协优秀社情民意信息奖等,真正让学术研究走出了书本和课堂,服务于现实社会发展需求。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中的仁爱思想,贯穿于赵芳老师的社会服务实践中。她从不把公益当成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参与其中:加入济南市“啄木鸟在行动”公益活动,走街串巷为城市发展提建议;成为山东侨星志愿者服务团的一员,运用专业知识为群众服务;带领23名学生志愿者,联络中外企业家,搭建中外合作桥梁。师生们的表现得到冰岛前环境部长、商务部长以及多名CEO和使馆的高度赞赏,也提升了济南大学乃至中国教育的国内外声誉。在她看来,志愿服务不仅是奉献,更是带着年轻人一起成长和历练的过程。此外,赵芳老师还致力于凝心聚力、增进共识的工作,先后为山东省实验中学和济南大学千余名师生分别作了名为“拳拳爱国心同圆中国梦”的系列专题报告。所撰写的《我与“十三五”》《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路》等多篇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文章获得全国及地市奖。
知行合一 砥砺前行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是赵芳老师多年来的人生信条。她关注国际时事和国内新闻,并将其融入教学和科研中;课堂上,她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使学生不仅学会理论,更懂得如何运用;生活中,学生遇到就业迷茫、人际困扰,她都会耐心倾听,帮他们找到方向,真正做到了五育并举、德育为先。赵芳老师常说“大学生活就这几年,一定要主动去学、去试,培养能安身立命的本事,找到自己真正想走的路”。这份期许,恰如《礼记·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要求,而她自己也正是这样践行的:教学和科研方面,不断精进;服务社会方面,心怀赤诚之心,深耕调研。她坦言:“建言献策绝不能有半点主观臆断,得调研透彻实际情况,这样的建议才有现实价值,真心希望可以为国家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校企合作深化与课程体系优化并重的当下,商科人才市场需求持续升级,商学院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和优化课程设置是未来商学院发展的两个聚焦方向。谈及校企合作,赵芳老师表示,“希望济南大学商学院能与国企、央企、代表性私企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让更多学生去实习、定期参观,邀请企业高管与学生开展小范围座谈。这样学生们能直观地了解行业动态,认知自身与岗位的适配度。”关于课程设置,她认为可适当增加开设实用性课程以贴合社会需求,如经济工作中常用的商务英语、跨境电商实操、公文写作等,不能因为这些课程理论性、学术性较弱而取消。当然,理论课程绝不能丢弃,关键是找到理论与实践的平衡,让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采访尾声,赵老师说道:“我会继续带着这份初心走下去,用毕生所学服务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希望能够为商学院的建设、为济南大学的发展、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做更多实事,尽更大努力。”这份纯粹而坚定的想法,就是她对“杏坛传薪”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