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光闪耀背后的逐光之旅

——访第十九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获奖团队

时间:2025-09-10     来源:化学化工学院     作者:梁宇 孙晓楠    查看:31   

在“挑战杯”的舞台上,有这样一支团队脱颖而出,他们凭借《磷光闪耀———日光激发宽色域OLED显示磷光碳点材料》项目斩获特等奖。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在众多优秀项目中摘得桂冠?带着好奇与期待,我们走近这支团队,探寻他们逐光而行的精彩故事。

当被问及研发过程中团队成员是如何分工协作时,他们表示,团队始终秉持“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专业优势。团队主要分为材料合成组、性能测试组、数据分析组和应用验证组。材料合成组的成员们日夜钻研,专注于磷光碳点的制备工艺优化,他们在实验室里反复尝试不同的合成方法,只为找到最完美的配方;性能测试组负责对材料的光学、电学等关键性能进行表征,每一个数据的获取都凝聚着他们的严谨与专注;数据分析组对实验数据进行细致入微的整理和深入的机理分析,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应用验证组则致力于突破碳点在OLED显示中的应用适配难题,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团队成员之间还保持着高度的协作,经常开展交叉讨论,互相支持,确保研发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无缝衔接。

高效的沟通是团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该团队建立了“线上+线下”的沟通机制。线下,每周一次的组会是大家交流的重要平台,在组会上,成员们会针对每阶段的进展和问题进行充分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线上,微信群和飞书文档成为了实时信息共享的重要渠道。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成员遇到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在群里反馈,其他成员则会迅速响应,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正是这种畅通无阻的沟通环境,为整个项目的高效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分工协作的过程中,矛盾和分歧不可避免。团队坦言,在基质材料选择上,一开始就存在不同的技术路线争议。面对这一情况,团队并没有陷入无休止的争吵,而是坚持“用实验数据说话”。他们通过设计一系列对比实验,用客观的实验结果来决定最终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始终尊重彼此的意见,相互信任,这些矛盾不仅没有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反而成为了推动技术成熟的契机,让团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谈到团队协作中印象深刻的活动,团队成员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项目冲刺阶段,大家经常一起“连夜刷实验”,熬夜写报告。实验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陪伴着他们度过一个又一个紧张而充实的夜晚。那段彼此陪伴、共同奋斗的时光,让团队成员们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此外,团队还会定期组织户外拓展、集体聚餐等活动。在户外拓展中,大家通过各种团队游戏,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和默契;集体聚餐则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畅所欲言的机会。平时,团队成员也会互相为对方的小成功、小突破庆祝,这些日常中的小温暖,一点一滴地积累起了深厚的团队凝聚力。

在研发《磷光闪耀———日光激发宽色域OLED显示磷光碳点材料》的过程中,团队遇到了诸多技术难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兼顾磷光碳点的高稳定性和高色纯度,尤其是在日光激发条件下,碳点容易出现发光效率下降、色彩偏移等问题。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团队成员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尝试。最终,通过引入高刚性限域基质,同时采用孤电子氮掺杂策略,有效抑制了碳点的非辐射衰减通道,极大提高了材料的稳定性和发光效率。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团队成员们始终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这项成果未来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潜在拓展方向,团队充满了信心。他们介绍,磷光碳点材料具有高稳定性、低成本、宽色域、绿色环保等诸多优势,未来在OLED显示屏、柔性电子、智能穿戴设备、绿色照明等领域都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依托其日光激发、长寿命磷光的特点,还可拓展到信息加密、防伪标识、应急安全照明等前沿应用领域,非常符合未来显示与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团队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让这项成果能够真正造福社会,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变革。

从项目立项到获得挑战杯特等奖,该团队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心路历程。项目初期,大家面临着诸多未知和迷茫,在研发过程中不断试错,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数据不理想、实验连续失败的低谷期让团队成员们倍感压力,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在困难面前,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所收获。随着研发的不断深入,团队逐渐找到了技术突破口,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让他们充满了信心。获得特等奖对团队来说,不仅仅是对成绩的肯定,更是对他们一路走来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的认可,是一次成长的证明。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团队成员还面临着研发与学业之间的矛盾。对此,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平衡二者的关系。团队内部成员会互相帮助调节进度,课程多的同学可以暂时以理论分析为主,在实验阶段则由课业相对轻松的同学承担主要任务。大家充分利用课余、周末、寒暑假等时间进行集中攻关,高效利用碎片时间。由于对项目充满热情,即使学业繁忙,团队成员们也会主动抽出时间投入到研发工作中,在学业和研发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团队负责人王晨晨在团队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团队当之无愧的主心骨。她不仅要统筹项目的整体进度,还要在技术路线设计、关键节点把控、团队协调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在遇到困难时,她总是能够保持冷静,带领团队成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她的领导力和专业素养为团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整个团队最重要的引领者和“定海神针”。

指导老师高鑫老师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不仅在技术上给予团队耐心细致的指导,还在方法论、思维逻辑、项目节奏管理等方面给予了团队极大的帮助。老师经常鼓励团队成员大胆尝试、勇于质疑,培养了大家的创新思维和科研精神。在团队遇到瓶颈时,老师会及时出现,帮助大家打开新思路,为项目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他既是一位严格要求的老师,也是团队成员们最坚实的后盾。

这次挑战杯的经历对于团队成员今后的发展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参与这个项目,他们不仅提升了项目管理能力,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分配任务,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还培养了科研创新思维,能够在复杂的问题面前独立思考,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团队协作意识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明白了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无论是未来继续从事科研工作,还是走向企业岗位,这段宝贵的经历都将极大提升他们的综合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面对困难不退缩的态度,这种精神将成为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伴随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对于同样想要参加挑战杯的学弟学妹们,团队成员们分享了一些实用的备战建议。首先,选题至关重要。选题要有创新性,能够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同时也要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这样项目才有生命力,才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其次,组建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是成功的关键。团队成员之间要彼此信任、彼此补位,在遇到困难时能够相互支持、共同克服。文献调研和数据支撑一定要做扎实,评委非常重视参赛团队对行业现状的了解程度,只有充分了解行业动态,才能在项目中提出更有价值的观点和解决方案。最后,要提前规划项目进度,不断进行总结反思,尽早进入模拟答辩的状态,这样在面对正式比赛时才能更加从容自信,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磷光闪耀———日光激发宽色域OLED显示磷光碳点材料》团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坚持、创新和团队协作的力量。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关于科研探索的历程,更是一曲关于青春奋斗的赞歌。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他们将继续秉持着这种精神,在各自的领域中发光发热,创造出更多的辉煌成就。同时,也希望他们的经验和建议能够为更多想要参加挑战杯的学弟学妹们提供帮助,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勇敢逐梦,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绽放光芒。

版权所有 ©2011-2025 济南大学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