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暑假我来到新疆,不得不赞叹这里真是一个好地方。从出发前满脑子对“瓜果之乡”“人间画廊”的想象,到亲身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文字与图片远不足以描绘它的辽阔与鲜活。
抵达新疆的第一站是首府乌鲁木齐。这座城市既有现代都市的热闹,又藏着浓郁的民族风情,而最能体现这份风情的,当属国际大巴扎。刚走到大巴扎门口,就被那座极具伊斯兰风格的穹顶建筑吸引,砖红色的墙体搭配白色雕花,阳光洒在上面,仿佛镀了一层暖金。童年记忆里的阿凡提形象也变得鲜活———他骑着小毛驴,头巾在风里扬起一角,眼神里满是智慧的笑意,一下子让这座城市多了几分童话般的亲切。两侧的商铺里,挂着色彩鲜艳的艾德莱斯绸,摊位上摆满了葡萄干、巴旦木、无花果干等各色干果,摊主热情地招呼着,递来刚出炉的馕让你品尝。夜晚十点的乌鲁木齐,蓝天白云,仿佛时间在这里已经停滞。我顺着人流往前走,耳边传来手鼓与弹布尔的旋律,不远处几位身着民族服饰的姑娘正随着音乐起舞,裙摆飞扬间,引来阵阵掌声。
第二天我们便奔向赛里木湖,沿途风光已让人挪不开眼。车窗外,成片的棉花田刚起花苞;西红柿藤爬满田垄,红果、黄果缀在绿叶间,透着鲜亮;哈密瓜、西瓜躺在田埂旁,听说这田里剩下的已经是挑过几遍的了,过几天就都是牛羊们的口福了。我们不禁感叹新疆的牛马真幸福呢!抵达赛里木湖,这里便是城市人向往的“天堂”了。头顶的天空是透亮的蓝,像被水洗过一样干净,大朵大朵的白云慢悠悠地飘着,有的像蓬松的棉絮,有的像舒展的轻纱,低得仿佛伸手就能触到。云影落在赛里木湖上,让碧绿的湖水漾起深浅交错的波纹,湖水清澈得能看见水下细小的石子。远处的青山连绵起伏,轮廓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清晰,几只洁白的天鹅正贴着湖面滑行,偶尔低头啄食,漾开一圈圈温柔的涟漪。赛里木湖的美只有亲眼见过才能心旷神怡。
车子越往南走,风景就越开阔了,细数着路边的红柳和风滚草,眼前的戈壁滩也渐渐被草原取代。终于来到了空中草原———那拉提,这里的风景更是让人惊叹———远处的雪山巍峨矗立,山顶的积雪在阳光下泛着银光;山脚下的草原像一块无边无际的绿毯,一直铺到天边。孩子们忙着追着小牛肆意奔跑。傍晚露营时,大家围坐一起烤羊腿,油脂滴落滋滋作响,香气飘满草原;孩子们还学着骑马、牵骆驼,虽然动作笨拙,却乐在其中。坐在哈萨克族毡房里,主人端上刚煮好的马奶酒和奶疙瘩,马奶酒带着淡淡的酸甜,奶疙瘩虽有些膻味,却越嚼越香。我躺在草原上,看着天上的云朵慢慢飘过,听着远处牛羊的叫声与孩子们的欢笑声,那一刻,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只觉得心里无比平静。
在巩留的田间,到处都是挂满杏子的果树,孩子们翘着脚采摘着枝头的甜杏,他们急着尝鲜,刚摘下的果子擦一擦就咬,甜汁顺着嘴角流,脸上满是满足。果实掉到地上也不舍得,有摘的、有捡的、有脱下外衣在树下等着的,玩得不亦乐乎。巩留就是“天山最美的绿谷”———库尔德宁所在县。一条清澈的河流穿谷而过,两岸的云杉挺拔高大,像一排排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我们沿着河谷徒步,脚下是松软的草地,身旁是潺潺的流水,抬头能看到松鼠在树枝间跳跃,偶尔有几只鸟儿飞过,留下清脆的鸣叫。近处的山坡上,几只土拨鼠从洞穴探出头,见人靠近又倏地钻回去,惹得孩子们笑声不断。
穿越唐布拉是在一个刚下完雨的清晨,云朵大块大块漂浮着,阳光射下来映在这百里画廊上,真是妙不可言。车子行驶在公路上,窗外的风景如同展开的画卷:连绵的青山被绿色覆盖,山间的河流像蓝色的丝带,偶尔能看到牧民的毡房与成群的牛羊,随手一拍都是壁纸。远处的雪山、近处的草原、蜿蜒的河流,色彩缤纷的野花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油画。我们的车开得很慢,因为牛群,羊群,还有马群会随时插进车队,这里是它们的地盘,我们得守他们的规矩。
独库公路则更具挑战性与观赏性,这条公路穿越天山,连接南北疆,被誉为“中国最美公路”。每年也只有四个月的开放期。穿越独库公路,首先得有绝佳的运气,因为即使是开放的独库公路也会经常因雨雪封路,又因人多车多而“堵哭”。我们的车子行驶在独库公路上,一会儿穿过陡峭的峡谷,一会儿爬上蜿蜒的山坡,沿途的风景不断变化,从草原到雪山,从森林到戈壁,仿佛一天之内经历了四季。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哈希勒根达坂”,这里海拔超过3000米,即使是夏天,也能看到积雪。站在达坂上,冷风拂面,看着远处的雪山和山顶的蓝心湖,只觉得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渺小。
十天的新疆之旅很快就结束了,当车子驶离独库公路时,我忍不住回头望去特克斯河、孟克特古道、独山子峡谷、天山天池、伊犁河……这片土地的辽阔与壮美,路边瓜果的香甜,孩子们嬉戏的欢闹,人们的热情与淳朴,都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大美新疆不是一本书,也不是一幅画,它是一段需要亲身经历的旅程,是一种刻在记忆里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