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是最明亮的阳光

——访“建行杯”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决赛金奖获奖团队

时间:2025-09-24     来源:     作者:学生记者 于楚凡 宋彦缘 姜维    查看:27   

在刚刚落幕的“建行杯”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决赛中,由我院师生团队倾力打造的项目———“向阳花开:城中村流动儿童健康人格成长计划”从众多优秀项目中脱颖而出,历经激烈角逐,最终斩获大赛最高荣誉———金奖!这枚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团队数月来辛勤付出的最高褒奖,更是我院将学术理论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的辉煌见证,标志着我们在服务社会、关爱特殊儿童群体领域迈出了坚实而耀眼的一步。

项目命名:“向阳花开”的温暖寓意与使命

项目名称“向阳花开”,是一个充满温暖与诗意的比喻,凝聚了团队全体成员最美好的愿景。“向阳”,象征着孩子们如同幼嫩的葵花,始终面朝阳光,积极向上,追求光明与温暖;也代表着项目团队用爱与智慧化作阳光,主动照向那些可能被城市繁华阴影所遮蔽的角落。“花开”则寓意着绽放,是生命力的展现,是健康人格的孕育与成熟,是每一个独特个体潜能得到激发后所呈现出的绚丽姿态。这四个字,精准地概括了项目的核心使命:通过系统的干预与温暖的陪伴,引导流动儿童摆脱因环境变迁、资源匮乏可能带来的成长困境,像向日葵一样,无论扎根何处,都能茁壮成长,都能拥有追逐太阳的勇气和能力,最终灿烂绽放,收获属于自己的丰盈人生。

项目初心:源于调研触动,聚焦流动儿童成长困境

项目的初衷,源自于团队在社会调研与实践中的深刻触动,这些“流动儿童”性格各异,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他们不仅面临着教育资源不均、社区环境复杂、文化适应困难等现实挑战,更在心理层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身份的困惑、社交的孤立、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都可能对他们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与未来规划造成负面影响,阻碍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向阳花开”项目,并不是简单地‘给予’,而是‘赋能’,帮助他们构建内在的韧性,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明确的自我价值感。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认同、情感上的支持和人格上的引导,这是他们未来无论走向何方,都能随身携带的宝贵财富。

这正是“向阳花开”项目的初心所在:以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专业学识,弥补现有公共服务可能存在的盲点,为这群“沉默的”孩子们提供精准的心理支持和成长辅导,播种阳光,守护花开,为他们健康、快乐、有尊严地成长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城中村流动儿童作为城市发展中的特殊群体,其成长环境和面临的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项目伊始,团队成员便怀揣着对流动儿童群体的深切关怀,深入济南各城中村,一家一户地走访。在走访过程中,成员们详细了解小朋友们的家庭背景、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有的孩子父母忙于生计,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有的家庭居住空间狭小,缺乏良好的学习条件;还有的孩子因频繁搬家,难以建立稳定的社交关系。这些现实困境深深触动了团队成员的心,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帮助这些孩子的决心。

实践行动:深入走访,以“四点半课堂”拓展教育资源

针对这些问题,团队依托四点半课堂,拓展补偿性教育资源。四点半课堂不仅是一个托管场所,更是孩子们放学后的温馨家园。在这里,下课没人接的孩子们可以安心学习,完成作业,还能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课业辅导到兴趣培养,从手工制作到团队游戏,4:30课堂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全方位成长的空间,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经过近10年的志愿服务实践,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让这些宝贵的经验能够惠及更多的流动儿童,团队将其精心整理,做成了可复制的工具包,其中包含详细的教程、活动形式策划以及活动物资清单等。这一工具包就像是一本“行动指南”,为其他希望开展类似项目的组织和个人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参考。

此外,团队还积极与社区合作,指派专业志愿者前往社区进行指导,确保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能够熟练运用工具包中的内容,开展适合当地流动儿童的活动。从最初的一个社区试点,到如今扩展到多个社区,《向阳花开》项目如同一颗颗温暖的种子,在不同的社区生根发芽,让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受益。

备赛历程:精雕细琢材料,反复模拟答辩

从项目落地到准备“建行杯”大赛,团队在材料梳理和答辩准备等环节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了将项目的亮点和成果完美呈现,团队成员反复多次修改PPT。每一张图片的选择、每一段文字的表述、每一个数据的呈现,都经过了仔细斟酌和反复讨论。他们查阅大量资料,对比其他优秀项目案例,不断优化PPT的内容和设计,力求做到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在答辩准备阶段,团队多次进行模拟答辩。他们邀请专业老师、学长学姐作为评委,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建议。面对评委们尖锐的提问,团队成员虚心接受,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答辩内容和技巧。从表情管理到语言表达,从肢体动作到时间把控,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通过一次次的模拟答辩,团队成员的应变能力和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获奖时刻:荣誉加身,责任更重

当得知获得金奖的那一刻,团队成员们激动万分,这个奖项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整个项目的高度认可。对于团队来说,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也是一份更大的责任。它意味着团队多年来的坚持和付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也意味着他们有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去推动项目的发展,为更多的流动儿童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向阳花开”项目的每一步实践,都是济南大学政法学院用专业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注脚。从心理辅导驱散成长阴霾,到能力培养点亮发展可能,再到社会融入搭建归属桥梁。项目已覆盖58个社区,累计服务8000余名城中村流动儿童,逐步构建起一张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成长守护网。

这一项目不仅是一次教育帮扶行动,更是一次高校资源与社区需求深度融合的有益探索。依托政法学院社会工作、心理学、法学等专业优势,项目团队精准对接流动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多元需求,设计开展“心理陪伴课堂”“成长赋能工作坊”“亲子沟通训练营”“法治启蒙小讲堂”等系列服务,帮助孩子们提升自我认知、增强社会适应力,逐步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向阳花开”的背后,是2000余名师生和志愿者的默默坚守与无私奉献。他们走进社区、走进家庭,用一次次耐心倾听、一场场精心设计的活动、一个个温暖拥抱,搭建起孩子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他们是孩子们眼中的“知心哥哥”“温柔姐姐”,更是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正是这些志愿者的点滴付出,让“向阳花开”不仅成为一个项目名称,更成为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悄然改变着一个个孩子的命运轨迹。

未来规划:深化联动机制,让爱与希望持续传递

未来,“向阳花开”不会止步。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将持续深化“高校+社区”联动机制,拓展服务内容与形式,推动项目向更多区域、更深层次延伸。学院也将进一步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项目评估与反馈机制,确保每一份爱心都能精准落地、持续发酵。我们相信,在爱与专业的共同滋养下,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将走出阴影、迎向光亮,成长为能够照亮自己、温暖他人的力量。

让每一朵“小花”都能在时代的沃土上自由生长、向阳绽放,是“向阳花开”项目始终不变的初心与使命。

版权所有 ©2011-2025 济南大学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