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济南的风敛去夏末最后一丝燥热,携着泉城特有的清润水汽漫过济南大学的校门,整座校园便似被秋光蘸了浓墨,一笔一画晕染出独有的韵致。这秋从不是枯槁的萧索,是梧桐叶尖凝着的鎏金,是甲子湖面碎着的星光,是滋兰苑花丛里漫着的甜香,是升华广场石阶上落着的轻响,更是第十教学楼窗棂间漏下的暖光、梅花馆红墙映着的晚霞———每一处景致都像被秋细细吻过,裹着济大特有的温厚与灵秀,在十月的时光里缓缓铺展成卷,让人一脚踏入,便醉在这秋韵深处。
	清晨的秋光最是温柔,像一匹揉碎了的云锦,轻轻覆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沿通往图书馆的柏油路徐行,两侧的梧桐树早已换了华裳,翠绿的叶片镶着金边,风一吹便簌簌作响,偶有几片挣脱枝丫挽留,打着旋儿落在地上,为路面铺就一层松软的“金绒毯”,踩上去沙沙作响,像是秋在耳边低声呢喃。图书馆的白墙在晨光里泛着玉般的温润,大大的落地窗外,几株银杏正褪去绿装,枝桠间漏下的光斑在书架上跳跃,与整齐排列的书籍相映,满是书香与秋意的交融。抱着书本的学子匆匆走过,帆布包上的校徽在晨光下闪着微光,有的手里还攥着刚买的热豆浆,呼出的白气与微凉的空气相融,脚步声与落叶的轻响交织,像琴弦上跳动的音符,成了秋日清晨最动听的序曲。
	待日头渐高,秋阳愈发清亮,第十教学楼前便热闹起来。这座藏在绿树荫里的教学楼,外墙被秋光染得暖融融的,像是裹了层蜜糖。走廊的窗台上,常有学子摆着几盆多肉,饱满的叶片在阳光下透着翡翠般的绿意,叶片上的绒毛沾着晨露,折射出细碎的光,与窗外的秋色相映成趣。教室里,老师的讲课声伴着粉笔划过黑板的沙沙声,偶尔有秋风从敞开的窗户溜进来,翻动学子们的笔记本,纸页间夹着的银杏叶标本轻轻颤动,也捎来远处滋兰苑飘来的花香———那香气不似梅之清冽,不似兰之幽远,是裹着秋阳的甜暖,丝丝缕缕钻进鼻腔。
	下课铃响后,楼道里瞬间盈满笑语,穿着各色卫衣的学子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有的争论着课堂上的难题,眉梢带着求知的热切,手里的草稿纸还写着密密麻麻的公式;有的规划着午后去看展览,眼里闪着期待的光,小声讨论着上次在馆里看到的书画作品,言语间满是向往;还有的约着去滋兰苑赏秋,脚步里满是雀跃,口袋里揣着刚从超市买的橘子———年轻的声音撞在秋阳里,像一颗颗刚熟的果子,透着鲜活的生命力,连空气都变得热闹起来,满是青春的朝气。
	循着花香走到滋兰苑,才知秋日的诗意竟都藏在此处。花园深处的木架上,藤蔓爬得满当当的,叶子虽已染了浅黄,边缘却还带着绿意,像是舍不得褪去夏的盛装,执着地守着最后一抹生机。架下的石凳上,常有学子捧着书本静坐,书页翻动的轻响与风声、虫鸣交织,偶尔抬眼看看眼前的花,嘴角便漾起浅浅的笑意,眼里满是平和。偶有彩蝶落在菊花上,扇动着斑斓的翅膀,与漫步的学子擦肩而过,时光仿佛在此刻按下了慢放键,只剩下花香、风声与书页翻动的轻响,温柔得让人心尖发颤,只想让这美好多停留片刻。
	暮色降临时的甲子湖最是动人。夕阳把湖水染成了橘红色,像是打翻了调色盘,浓烈又温柔;远处的天际线被晚霞铺满,从浅粉到橘红,再到深紫,层层叠叠,像燃着一片火烧云,绚烂得让人惊叹。岸边的路灯次第亮起,暖黄的灯光映在水里,与湖面的碎影交织,像撒了一地的星星,随着水波轻轻晃动,如梦似幻。有学子戴着耳机坐在长椅上,手里捧着书,偶尔抬头看看湖面的风景,眼神里满是安宁,似在与这秋景对话;还有的举着相机,想要留住这转瞬即逝的秋日晚霞,镜头里的湖、天、灯、人,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定格下这动人的瞬间。
	济大秋韵,从来不止是风景的描摹,更是岁月里的温柔与初心。梧桐秋光是校园对学子的默默守护,滋兰苑花香是自然与青春的温柔相拥,甲子湖碎影是梦想与时光的轻轻碰撞,十教笑语是学子们对未来的热烈期许。它有“弘毅”的厚重,如校训石般沉稳;有“求真”的澄澈,如甲子湖水般明净;有书香的雅致,如图书馆的墨韵;有草木的生机,如滋兰苑的繁花,独成一派风骨。
	站在这秋光里方懂这秋韵是时光写给校园的诗,每一句都藏着温柔;是青春的注脚,每一笔都记着成长;更是济大人对“弘毅、博学、求真、至善”的坚守,每一段都映着初心。待来日,无论学子走向天涯海角,想起济大的秋,定会记得滋兰苑桂香绕肩、甲子湖晚霞映脸,记得图书馆的晨光、第十教学楼的笑语,记得这份藏在生命里的温暖印记,每每想起时便心生暖意,这便是济大秋韵最动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