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一次参赛,终身受益”的口号太过振奋人心,还是心中那份对数学的热爱在悄然涌动。在这个夏天,我毅然决然地开启了我的数学建模之旅。于我而言,这是挑战,亦是突破与成长。
数学建模,是一个将现实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现实世界的复杂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赛事题目有很强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学科及领域,这不仅需要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还需要对模型的构建有深刻的理解。
确认报名参赛后,面对紧迫的时间和繁重的任务,指导老师们决定利用周末时间进行集中培训。从4月6日起,为期四周的培训计划正式启动。炎热的天气,紧凑的课程,培训的那些日子,对我们来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不仅如此,暑假里也开设了强化培训课程。七月下旬,为了使队伍更好地适应比赛节奏,共组织了三轮模拟训练。模拟训练期是最锻炼人的阶段,上课与上机的建模辅导。机房、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日常生活,就这样,日子在紧张而充实的训练中悄然流逝,我们的培训也接近尾声。
当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小组中,我担任的是编程手,不仅需要根据建模手的思路完成代码的编写,还需要与写作手沟通结果分析与呈现,对于非数学专业的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此外,数学建模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诸如Matlab编程,Lingo优化问题,聚类分析等,还会遇到陌生的概念定义,不得不让我们停下来去查阅各种资料,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方法、模型的临时学习,不断攻坚克难,优化模型。
“先去做,再调整”,面对诸多困难,我们选择了迎难而上。数学建模本身就是个选拔赛事,有人晋级自然就会有人落选。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好心态,其次是全力以赴。
一次次否定,一次次怀疑,一次次擦干眼泪继续建模,一次次磨练自己,将体力和智力发挥到极致。当奋战后得到成果时,我们欢喜不已,再大的备赛委屈,都会被巨大的精神满足冲刷得烟消云散。
三个人,多少个日夜的奋战,没有倦怠与退缩,一路不问结果的前进,一起牵着彼此来到了最后的时刻。当看到作品提交成功的界面时,我们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数模比赛让很多平生没有交集的三个人连接在一起。我们亦师亦友,怀揣着共同的期待与目标,带着前所未有的责任感,相互理解彼此照顾,勇往直前。或许成功或许失败,但这些经历与体会在任何时候都无法复制。
为不平凡,突破极限。数学建模考验我们的是学习与坚持的精神。当我和队友为了完成一篇数模论文疯狂检索论文、讨论模型的构建、研究模型、编程求解的时候,就已经在提升了。
万事先尽心尽力,然后顺其自然。国赛已经过去了近一月,回首这个夏天,有对指导老师的感谢,有建模的焦虑、编程的艰辛,也有论文完稿的欣喜。人生还有很长,我们还有很多个三天,而我们得到的远远不止这些。
漫漫建模路,至此为终章。我始终相信,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无论结果怎样,我们都尽心力而足够坦然,就像《黑神话:悟空》中所说:“而你的路,才刚刚开始 。”路在脚下,不到最后一刻乾坤皆不可见,“步履不停,便是得救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