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不辍 终有硕果

——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优秀考研宿舍学10-306

时间:2025-10-09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王佳琪    查看:86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当初埋藏于心底的求学之志,经过三百多个日夜的辛勤耕耘,终在最美的时节绽放芳华。学10-306宿舍———这个承载着六个追梦人汗水与欢笑的小天地,见证了她们并肩作战的日日夜夜。当捷报相继传来,全员“上岸”的喜悦,为这段奋斗岁月写下了最圆满的注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10-306宿舍六人全员上岸,其中仝梦云保研至山东大学,董诗婧考取东北大学,林佳祎与上官浩冉继续在济南大学深造,闫晓慧则踏进安徽大学的校门,而吴鹏茹选择进入长安大学的校园,开始下一个阶段的求学之路。六人同行,各赴前程。

谋在事前 功在局定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对于以书为舟、以笔为桨的考研学子而言,择校更是一场关乎未来的重要决策。目标院校似航标灯塔,指引迷津。如何选择目标院校?董诗婧以其亲身经历从自我评估、院校筛选、信息收集三个方面给出建议:“首先回顾自己本科阶段的课程学习和实践经验,思考你对哪些专业领域比较感兴趣。在进行院校筛选时,要考虑院校层次与声誉,这些院校在学术资源、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学科评估。从中择选出理想院校后,查看其往年的招生简章,了解专业的招生人数、报录比。还可以借鉴他人经验,联系本专业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学长学姐,了解他们的备考经验、院校情况和专业特点。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收集到的信息,制定至少三个备选院校。”院校的选择,不单是今日之定夺,更关乎明日之可能。准确的目标导向,便是理想照进现实的第一个支点。航海行驶需要罗盘指引,考研征程更需科学的规划领航。谈及考研规划的最佳时机,林佳祎基于自身经历给出中肯建议:“考研从大三上学期末开始系统规划。12月至次年3月夯实基础,在初期完成知识点梳理与词汇积累。暑假进行专项强化训练,9月开学后开始做真题并进行模考,在11月最后阶段开始冲刺押题。”如此阶梯式的备考规划,既能避免临阵磨枪的仓促,又实现了知识体系的系统构建。与此同时,林佳祎特别强调“考研应早规划早考试,避免因进度滞后产生焦虑。”这段拾级而上的备考征途,需认知与行动的完美融合———既要以清晰的自我认知锚定方向,更需以审慎的院校选择构筑未来。

日拱一卒 功不唐捐

知不足而奋进,望山远而前行。每一个成功上岸者的背后,都镌刻着只有自己才懂的跋涉印记。闫晓慧坦言道;“考研备考的本质是一场与自我的持久博弈,最大阻力不在于知识难度或竞争强度,而是潜藏在每个深夜的自我拉扯。起床困难、沉迷手机、错题反复———持续的内耗让人陷入迷茫与自我怀疑。”可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厚积薄发的胜利。书山跋涉,贵在日日攀登不辍;学海泛舟,重在时时挥桨不息。同时闫晓慧也提出“克服阻力首先是不要贪图安逸或容易气馁,选好方向一鼓作气,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脚踏实地完成每天的任务,相信梦的彼岸终会抵达。”

不弃微末,久久为功。哪怕困难似关山难越,只要我们在行动,在前进,就是在不断缩短我们和梦想之间的距离。

不啻微茫,造炬成阳。在上官浩冉看来,考研是一场砥砺心性的长征———既需破釜沉舟的决绝,更贵在滴水穿石的恒心。问及最艰难的备考时刻,她回忆道:“最困难的时候应该是初试前一个月左右,突然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结果。无论怎么做,成绩始终提不上去,错题本堆成了小山,背过的知识点也总是记不住。心情低落到极点,甚至会有放弃的想法。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情绪发泄口,坚持就是胜利。”人生的路途没有固定模板,却有永不熄灭的探索之光。坚持是青春最铿锵的注脚,当我们将决心化为攀登的绳索,把毅力凝成破浪的船桨,那看似熹微的点点星火,终将化作璀璨星河,照亮莘莘学子通往云端的征程。

志之所趋 无远弗届

“艰难方显勇毅,磨难始得玉成。”机遇隐匿于困难背后,成就出于挑战之中。谈及如何克服考研的最大阻力,闫晓慧语气坚定:“克服阻力首先是不要贪图安逸,不要轻易气馁,锚定方向一鼓作气,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地完成每天的任务,相信梦的彼岸终会抵达。”璞玉经打磨才现光泽,我们应学会在磨难中开拓新生之境。以开拓之姿,攻坚克难。正如她所言,真正的跋涉者,是有着一腔孤勇,敢于在未知征途不断拓印生命的刻度。“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无论是在考研还是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诸多磨难。但我们应披荆斩棘,坚信玉磨成器,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所有的挫折都无法折断我们的灵魂,摔倒后依旧能够站起来时,最终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天地早已自成一方世界。

欲速不达,过刚易折;收放自如,方为恒久之道。考研之路漫长,既要全力拼搏,也要学会调节身心。关于如何缓解压力,吴鹏茹提议结合自身兴趣寻找放松方式,“对我而言,美食是最佳的减压方法。在我备考期间学不进去的时候,我会选择在中午点一个自己喜欢吃的外卖拿到宿舍,吃完之后大睡一觉。晚上再回到图书馆,学习效率会提高不少。”在考研这场漫长的征程中,306宿舍的她们始终并肩同行。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每个人,成为她们前行的不竭动力。正如吴鹏茹所说:“我们宿舍的学习氛围特别好,如果半天不学习,就会有种落后于人的紧迫感。但适当的休息反而让学习更高效———既能让大脑充分放松,又不会耽误太多进度。”在共同营造的求知环境中,每个人的努力都得到了最好的回应。

云程发轫 玉汝于成

大学时光是人生蜕变的黄金阶段,是重塑未来的重要跳板。在这里,我们深耕专业领域,完成学识与品格的双重淬炼;在思想交锋与自我突破中,逐步实现人生境界的升华。回顾三年保研之路,仝梦云分别从学业成绩、竞赛活动、科研经历三个方面给出建议。首先,她强调了学业成绩在保研中的核心地位,“成绩是保研的基石。在专业课程上,要深入学习专业核心课程,要透彻理解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次,关于科研经历,她指出:“进入实验室参与研究,科研立项,课内实验等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在科研过程中,锻炼自己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撰写报告的能力。”针对竞赛活动,仝梦云也给了学弟学妹们相关建议:“学科竞赛能为保研增添亮点。建议尝试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材料创新设计大赛,节能减排大赛等。通过竞赛,你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最后,她还特别强调了英语的重要性,“要努力提高英语水平,争取在四六级考试中取得高分。或者雅思、托福考试。这不仅有助于你通过保研的英语门槛,也为你未来的学术研究打下基础。”学业、科研、竞赛与英语是保研的四大关键。夯实基础,拓展能力,全面提升,方能在保研竞争中脱颖而出。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我们在“知”中校准价值坐标,在“行”中锻造实践品格。无视磨难,念兹在兹,行而不辍。正如仝梦云所言:“考研的道路并不轻松,舍友早出晚归,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保研之路也是一场漫长而充满挑战的马拉松。在面试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请记住,每一次努力都不会白费。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迈出每一步。”冶学之路,纵有万钧重压,终会昂首挺立;虽历风雨晦暗,必将重现光明。

立鸿鹄之志,迎万难,赢万难。时代考卷常出常新,我们作为新时代的答卷人更需要有“格物致知”的深耕之美。要勇挑重担,修身为弓,矫思为矢,立义为的。以“知行合一”的实干精神砥砺前行,将理想之种播撒在实践的土壤里。望莘莘学子且将凌云笔,刻进演算纸间;敢将青春梦,化作录取笺上。祝愿大家:苦尽甘来终有时,一路向阳待花期。

版权所有 ©2011-2025 济南大学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