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国庆时。望着电视屏幕中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我的思绪不禁飘回两个相关片段。这两个片段,如同两个时代的坐标,标记着我个人的成长轨迹,也映照出祖国发展的壮阔历程。
第一个片段,定格在小学的一个拂晓。父母带我来到天安门广场,黑暗中已是人山人海。我被父亲高高举起,在凛冽的晨风里,望向远方。身旁的人们各个举高了手机,试图第一时间记录下升国旗的场景。当国歌奏响、国旗护卫队的步伐铿锵有力、那一片鲜红迎着晨曦缓缓升起时,周遭瞬间安静下来。那一刻,我也不自觉的安静了下来。我作为一个孩子,对于升国旗的全部理解,是一种庄严的神圣感。那时的我还不清楚这种感情就是爱国,只是深刻地记住了心脏随着国歌旋律砰砰跳动的激动心情与仰望旗杆时那份懵懂的骄傲。那是一颗名为“爱国”的种子,在我心中深深埋下。
第二个片段,跳跃到阅兵日。我在家中和父母一同守着电视。屏幕上,铁流滚滚、鹰击长空,徒步方队步伐如一、气势如虹。当“同志们好!”“主席好!”的声浪传来,当一个个彰显国家实力的装备驶过长安街,我们情不自禁地握紧双手。那一刻,我不再只是一个激动的观看者。因为我明白,那整齐划一的步伐背后,是无数日夜的艰苦训练;那尖端武器的亮相,象征着一个民族自主创新的脊梁;那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形象,守护的是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繁荣。爱国,对于青年的我,已从一种感性的情感,升华为一份理性的认同与沉甸甸的责任。我仰望的,不再仅仅是那面旗帜,更是旗帜所代表的、由一代代人奋斗铸就的辉煌成就与和平尊严。
从小学到大学,从懵懂孩童到青年学子,我从广场上的亲历者变为阅兵仪式的见证者。观看的仪式不同,心境也在成长。但有一种情感,穿越了时光,不仅未曾褪色,反而愈发炽热和清晰———那便是对祖国最深沉的、融入血脉的爱。
变化的,是国家的面貌:综合国力日益强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不变的,是国旗的鲜红,是国歌的雄壮,是人民对国家的深情依恋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变化的,是我个人的视角:从感受仪式的神圣,到理解国力的强盛,再到思考自身的责任。不变的,是那份初心:对脚下土地最纯粹的热爱,以及愿为她贡献力量的赤子之心。从仰望国旗到读懂祖国,这一路走来,我深深体会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紧密相连。那面曾经在童年仰望的五星红旗,如今已化作我心中不灭的信仰和前进的动力。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它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是实验室里为攻克技术难题而挑灯夜战的身影,是乡村振兴道路上青年干部坚实的脚步,是课堂上老师们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价值观的谆谆教诲,是每个普通人在自己岗位上的恪尽职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何其有幸,成长于国家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我们见证了历史,更应投身于创造历史。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用智慧和汗水去描绘,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需要我们用青春和热血去实现。
当新一天的太阳升起,五星红旗将继续在天安门广场迎风飘扬。而我们将带着这份深厚的爱国情怀,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力前行,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强国有我,请祖国放心!这或许就是对国庆七十六周年最好的献礼,也是对那面旗帜最真挚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