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白昼总是来得迟疑。清早推开宿舍窗户,一股凛冽而清澈的空气扑面而来,像薄荷糖在鼻腔里无声地化开。走上学校的柏油大道,街道两旁的梧桐落尽了最后的叶子,枝干如铁划,在灰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简劲的线条。脚下偶尔传来枯叶细碎的声响,那是季节最后的耳语。世界仿佛卸下了所有繁华的伪装,变得格外安静与坦诚。正是在这极致的清冷与简单里,人也不由自主地收敛起来,像树木将生命力藏于深根,转而向内,去探寻一份更恒久的温暖。
立冬已至,万物敛藏。昔日的温情大约就藏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日常里:是母亲在厨房不疾不徐准备晚餐的背影,是父亲看新闻时偶尔传来的几句点评,也是一家人坐在沙发上,随心聊着的闲天,任由灯光将彼此的身影温柔覆盖。那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片段,被时光妥帖地收藏在记忆里,在距离的过滤下,竟都沉淀为时光馈赠的温柔。
而今年,冬藏于我,有了更深的意义———我将自己,藏于了求学的他乡。耳畔不再有父母日复一日的唠叨,身旁不再有老师鞭策的目光,就连那些与儿时好友在冬日街头哈着白气、分享烤红薯的温暖日常,也成了遥远的回忆。第一次手忙脚乱地套上厚重的羽绒服,拉链卡住了头发;第一次在澡堂门口排起长队,抱着脸盆看氤氲的水汽从门缝溢出。快递站排起的长龙蜿蜒到路边,每个人都缩着脖子,低头刷新着物流信息———那或许是一件来自远方的、塞满了牵挂的冬衣。世界仿佛一下子变得辽阔而安静,那份无所依凭的自由里,夹杂着一丝未曾有过的清冷。
但冬日的意义,或许正在于教会我们何为“藏”,以及如何去“生”。藏起对旧日温存的单纯依恋,转而从自身与周遭,生发出新的暖意。
于是,我仿佛亲手复刻了那些立冬的片段,正是在这片看似清冷的土壤里,另一种温暖却悄然生根发芽。它或许是深夜图书馆里,陌生同学递来的一杯温热咖啡;或许是与天南地北的新室友畅谈时,爆发出的开怀大笑;又或许,是在独自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后,心底涌起的那份坚实而明亮的自信。
这些崭新的冬日片段,同样值得执笔记录。让家的温情,延伸为同窗相伴的善意;让父母的叮咛,内化为独自前行的勇气。让冬日的故事,就这样在两种温暖的交织下,缓缓流淌。
立冬教我们藏住过往的炭火,更教我们点燃自己的太阳。“冬之藏,暖之书”,这个冬天,我们以笔为舟,以暖为帆,那些落在纸页上的点滴字句,既是对时光的温柔应答,也是对生活的热烈告白。只要笔尖不停,这份冬日的温暖便永不落幕,始终在岁月里静静流淌,生生不息!